幣圈最後一片藍海?當消費級加密應用出現,距離普及還會遠嗎

消費級加密仍未普及,主要因未專注於特定市場和實現大規模採用。區塊鏈應用將經歷從可自由支配消費到基本消費的三階段。

加密應用-消費應用普及
幣圈最後一片藍海?當消費級加密應用出現,距離普及還會遠嗎
圖源:深潮TechFlow

在本文中,我想探討我對消費級加密的理解,為什麽我們尚未實現其廣泛採用,以及為什麽我認為消費級加密是這個產業的最後一片藍海。


什麽是消費級加密?

我將消費級加密定義為區塊鏈驅動的應用程式在個人日常生活中被數十億人使用。然而,這一定義較為寬泛,為了更具體,我認為消費級加密的採用將經歷三個階段。我根據消費習慣將每個階段分類為:

  • 階段 1:可自由支配的消費
  • 階段 2:必要的消費
  • 階段 3:基本的消費

下圖展示了每個階段與使用者成長的關係:

幣圈最後一片藍海?當消費級加密應用出現,距離普及還會遠嗎
圖源:深潮TechFlow


可自由支配消費 - 首批 5,000 萬使用者

消費級加密革命的初始階段將聚焦於可自由支配的消費——即圍繞非必需或休閒消費構建的消費者導向型企業,換句話說,就是那些佔據人們閑暇時間的應用程式。這類應用將率先取得突破,因為它們更容易形成病毒式傳播,更易於向消費者推銷,並且在區塊鏈上構建可以解決 Web2 應用無法應對的問題。

專注於可自由支配消費的企業通常以「樂趣」為核心。然而,在消費者市場中,「樂趣」常常面臨顯著的進入障礙,例如支付處理問題、地域限制,以及阻礙網路企業擴充功能和發展的規則。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目前一些面臨挑戰的消費者導向型 Web2 企業所遇到的問題:

  1. 手續費:常規支付處理器的手續費過高,並對商傢具有過多的控制力。通常情況下,商家需要支付 2.9% 到 10% 的交易手續費。風險越高(這在娛樂類應用中很常見),手續費就越高。
  2. 地域限制:在本國展開業務相對簡單,但要實現全球擴充功能則面臨巨大挑戰,特別是在遵循不同地區的合規要求時。大多數應用程式無法在其目前所在的司法轄區之外進行擴充功能。儘管「樂趣」是全球共通的,但遺憾的是,Web2 的基礎設施卻不是。
  3. 退款風險:目前的 Web2 應用程式在消費規模上受到限制。處理器設置的限制使得企業無法充分挖掘其核心使用者的潛力,因為這些限制阻止使用者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消費。
  4. 審查風險:企業可能面臨來自服務提供商的審查,這會妨礙它們積極擴充功能業務或實現其最大潛力。

圍繞可自由支配消費構建消費者應用程式是消費者加密生態系中最容易抓住的機會,並且將成為率先實現大眾普及的階段,因為企業家們在區塊鏈上開發有趣產品會更加輕鬆。為了更清晰地說明,我認為以下這些可自由支配消費產業的消費者類別最適合被顛覆:

  1. 遊戲
  2. 社交(創作者平台)
  3. 交易
  4. 賭場
  5. 投注
  6. 數位收藏品
  7. Token 化文化:將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可交易、可交換並且永久的資產。

我認為這些類別有潛力推動消費者加密應用的普及,達到首批 5000 萬活躍使用者。為了支持這個觀點,以下是目前我們看到的一些最重要的消費者加密應用程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都屬於旨在獲取可自由支配消費市占率的業務類型:

  1. OpenSea - 數位收藏品
  2. Topshot - 數位收藏品
  3. Polymarket - 投注
  4. pump.fun- 社交和 Token 化文化
  5. Uniswap - 交易
  6. Rollbit - 賭場
  7. Pudgy Penguins - 數位收藏品
  8. Friendtech - 社交
  9. StepN - 社交
  10. Axie - 遊戲


必要消費 - 通往 2.5 億使用者的路徑

一旦突破首批 5,000 萬使用者,重點將轉向獲取必要消費的市占率,將加密貨幣融入生活的更多方面,而不僅僅是用於休閒時間。這個階段的應用程式包括以下幾類:

  1. DeFi
  2. DePin
  3. SaaS
  4. 數位媒體
  5. 數位商務
  6. 支付


基本消費 - 鏈上世界

在突破必要消費的障礙後,我們將迎來基本消費的廣泛普及。這意味著消費者應用將圍繞基本需求構建,讓使用者能夠在鏈上完成他們在鏈下可以做的所有事情。例子包括:

  1. 線上銀行
  2. 信貸
  3. Token 化(RWAs)
  4. 保險
  5. 數據
  6. 物聯網
  7. 身份
  8. 投票

既然成功的路徑已經清晰,為什麽我們還沒有實現大規模普及?我們該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問題:為什麽我們沒有實現使用者的突破性普及?

在過去的十年中,推動消費者普及的責任一直由那些籌集了數百億美元的區塊鏈項目承擔。不幸的是,只有少數項目在這一過程中取得了成功。我認為原因在於他們構建的理念。許多區塊鏈公司採用的是一種從零到一百的「通用」策略,雄心勃勃地想成為下一代網路經濟的基礎設施。下面是一個關於通用區塊鏈如何進行成長和優先級的示意圖。

通用區塊鏈:

幣圈最後一片藍海?當消費級加密應用出現,距離普及還會遠嗎
圖源:深潮TechFlow

通用模型展示了一個經典的碎片化案例,不幸的是,大眾市場的滲透和碎片化並不相輔相成。通用方法雖然雄心勃勃,但實現它所需的努力是巨大的。因此,那些缺乏必要人才或資源的團隊在追求這種方法時,很可能會更早面臨破產,最終浪費了本可以用於實現大規模普及的時間、精力和資源。


解決方案:聚焦重點是實現大規模普及的關鍵

我認為區塊鏈就像城市,正如所有城市一樣,它們的需求由所提供的吸引力和活動所驅動。因此,我相信,消費者普及的突破將來自於團隊專注於在其「城市」內打造頂級吸引力。一旦你擁有一個能夠吸引人們進入你生態系的吸引力,就可以圍繞它建設整個城市。

消費者特定區塊鏈:

幣圈最後一片藍海?當消費級加密應用出現,距離普及還會遠嗎
圖源:深潮TechFlow

根據上述背景,我的評估是,我們尚未實現大規模普及並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專注於正確的方法。通用區塊鏈和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區塊鏈是不可互換的。構建「消費者鏈」不僅僅是一個吸引人的口號,而是一個根本的目標和理念,但這一點尚未被完全接受。意識到這一差距後,我們在區塊鏈產業發現了一個獨特的機會,這促使 Igloo 收購了 Frame 團隊,以助力構建 Abstract。

我們團隊緻力於在鏈上創建一個頂級目的地,一個被設計為網路最有趣的地方——我稱之為「加密的數位遊樂園」或「網路的迪士尼樂園」。下面的圖示突顯了我們專注於提供卓越的 0-1 消費者體驗的堅定決心,不受其它因素幹擾。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引入涵蓋人們生活各個方面的新產品,我們建立了忠實的使用者群後,可以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通用鏈。對我們而言,這是一種高度集中的策略,先實現具體的成功,然後再擴充功能,與通用鏈的碎片化方法相比更具優勢。

Abstract 的成功之路:

幣圈最後一片藍海?當消費級加密應用出現,距離普及還會遠嗎
圖源:深潮TechFlow


消費者加密是加密貨幣的最後一塊重要疆域  

當今的加密貨幣市場與 2,000 年代初的網路熱潮相似。 在那個時代的第一個十年裡,創新的基礎設施公司紛紛湧現,但只有少數能夠被廣泛接受。 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有那些實現了突破性普及的公司得以生存和繁榮。 如今,加密貨幣正處於類似的關鍵時刻。 在經歷了 10 年的基礎設施建設後,產業需要邁向主流。  

然而,圍繞加密貨幣的輿論非常脆弱。 目前,這個產業正面臨被視為賭博和高風險金融行為避風港的危險。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遭受損失,加密貨幣被視為針對墮落賭徒的騙局的印象在公眾意識中逐漸成形。 儘管這對加密貨幣的資深使用者來說可能是個笑話,但對普通大眾而言卻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擔憂,而不幸的是,這正是目前關於加密貨幣的主流看法。 我擔心,如果我們不能在不久的將來以有意義的方式實現大規模普及,整個產業的潛力可能會受到限制。 因此,我認為消費者加密是加密貨幣生命週期中最關鍵且最後的前沿。  


社群問題  

為了結束這篇文章,我向我的 X 社群詢問了他們是否對消費者加密有任何問題。 以下是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以及我的回答。  

問題 1  

Nejmo @ExpensiveJPEG:在加密消費者市場中,有哪些尚未開發的利基市場值得探索?  

幣圈最後一片藍海?當消費級加密應用出現,距離普及還會遠嗎
圖源:深潮TechFlow

回答:可觸性。  

Tokenization 的一大突破在於能夠將無形的事物變得有形。 加密貨幣的一個巨大潛在創新可能在於通過 Tokenization 來影響並從文化中提取價值。 讓我來解釋一下:自古以來,投資人總是將他們的投資比例與實際價值、市盈率或未來預測掛鈎。 直到加密貨幣出現,象徵性的價值才成為一種新概念,但直到現在,我還沒聽過有人這樣描述它。 對我來說,一種新的資產類別已經被解鎖,這象徵著一個典範轉移,其中文化中無形的部分現在可以變得有形。 我認為,Tokenization 最大的機會在於將影響力進行 Tokenization,並最終使影響力變得可觸。 在過去,我們曾見過一些產品,如 bitclout、friendtech 等,試圖破解這一難題。 然而,我認為它們都沒有真正成功。 在我看來,若能將 pump.fun 與 Bitclout、Polymarket 和類似 Instagram 的產品結合起來,這可能會成為加密貨幣產業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  

問題 2:  

Fifi @fifilechien:創造全新的產品真的比改良現有產品更有效率嗎?  

幣圈最後一片藍海?當消費級加密應用出現,距離普及還會遠嗎
圖源:深潮TechFlow

回答:暫時不要重新發明新的技術。  

加密產業的開發者們常常過於努力地想要重新發明基礎技術。 如今,有一些突破性的消費者產品,如果能利用加密技術的基礎設施和激勵機制,其規模可以擴大十倍。 與其試圖創造一個全新的模式,不如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加密化。 我認為,還有許多消費者加密應用尚未被開發,而它們的 Web2 版本正等待通過加密技術釋放巨大的成長潛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con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crypto_city_linecrypto_city_threadscrypto_city_telegram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upcoming

background
login_logo
logo

使用以下帳號繼續

繼續表示您已同意 服務條款與隱私政策

copy

幣圈最後一片藍海?當消費級加密應用出現,距離普及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