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家會繁榮或貧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社會制度的力量

202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 James A. Robinson、Daron Acemoğlu 和 Simon Johnson,表彰他們研究社會制度對國家繁榮的重要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社會制度-國家繁榮-研究分析

10 月 14 日晚間 202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芝加哥大學教授 James A. Robinson,與長期合作的麻省理工學院學者 Daron Acemoğlu 和 Simon Johnson 共享此榮譽。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三位學者展示了社會制度對一個國家繁榮的重要性,法治不佳的社會和剝削人口的制度不會帶來成長或更好的變化,他們的研究有助於理解其中原因。

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 Jakob Svensson :「減少國家間的收入差異,是我們這時代中最大的挑戰之一」


為什麼會有國家繁榮差異?社會制度為關鍵

國家貧富差距的議題在 20 世紀時便已被注意,但當時普遍認為自然資源與經濟制度層面較為重要。Robinson 與其夥伴的指標性的跨學科研究,廣泛擴及歷史與經濟,闡明了「政治機構與制度」在如拉丁美洲、非洲、亞洲及其它地區的低收入國家中,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

諾貝爾獎委員會特別引用此三人團隊在 Robinson 於柏克萊時所寫的兩篇論文:一是探討歐裔殖民政策如何形塑他們的殖民地 ; 二是探討 1500 年時世界上最富有的社會 — 印度的莫臥兒帝國及美洲的阿茲特克和印加帝國,在殖民後慘痛遭遇的極端逆轉。

當歐洲人殖民全球大部分地區時,社會制度發生了變化。某些地方的目標是剝削原住民,並榨取資源以謀取殖民者的利益 ; 另一些地方,殖民者則是為了歐洲移民的長期利益,而建立了包容性的政治和經濟體系。

Robinson 等學者的研究顯示,國家繁榮差異的一個解釋是:殖民時期引入的社會制度。當包容性制度經常被引入那些被殖民時的貧窮國家後,人口普遍繁榮 (經濟得以有持續性地成長)。反之,引入掠奪型制度的殖民前富裕國家,則陷入貧窮 (掠奪性制度也不一定是引入,但總之是既得利益族群為了自身利益所維繫)。

研究認為,引入包容性制度將為每個人 (更多人) 創造長期利益。但掠奪型制度只是透過權力為人們 (特定優勢族群) 帶來短期利益,只要一個政治系統持續維繫控制,人們就不會相信他們會進行經濟改革。研究認為,這就是改進沒有發生的原因。


若國家要實現經濟成長繁榮,需要什麼條件?

根據 Robinson 的著作《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支持包容型制度的 (外來) 新勢力應該要比既存的菁英更強大,因為既存菁英擁有權力維持掠奪型制度,以獲取自身利益。

此外,國家還必須具備「嵌入式自主性」,也就是需要一個與私人企業緊密相關但保持獨立和聲望的官僚機構。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則強調民主與包容型制度是促進經濟持續繁榮發展的要素;Robinson 也於得獎後受訪時,點名台灣已符合有利繁榮發展的社會模型。對此,筆者想丟出的問題是,國家的繁榮與發展,追根究底的意義是什麼?追求以 GDP 計算的經濟成長,又是在追求什麼?

參考資料: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Predatory, developmental, and other apparatuses: A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on the Third World state

The Nobel Prize (2024)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con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crypto_city_linecrypto_city_threadscrypto_city_telegram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upcoming

background
login_logo
logo

使用以下帳號繼續

繼續表示您已同意 服務條款與隱私政策

copy

為什麼國家會繁榮或貧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社會制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