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大佬重磅分享!機構最看好「這賽道」,如何佈局加密貨幣
Consensus 2025香港大會:華爾街大佬齊聚談加密市場!專家指出,未來資產代幣化將達 30 兆美元,技術創新與監管改善將推動產業成熟化。

金融科技革新:打破傳統金融壁壘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加密貨幣市場已從早期的投機市場,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具有龐大潛力的新興資產類別。在最新一場由 CoinDesk Events 舉辦的 Money Reimagined 上,多位華爾街資深人士分享了他們對加密貨幣市場的觀察,以及為何選擇從傳統金融轉向數位資產產業。
Flow Traders 執行長 Mike Kuehnel 表示,數位資產最大的優勢在於打破傳統金融市場的地域限制。他強調:
「當你開始在金融市場擴大業務規模時,自然會遇到區域性的限制,包括如何將產品引進新市場、如何服務新客群等。」
隨著全球運算能力和網路連接度的提升,流動性在推動市場情緒和促進採用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對於為何投入加密貨幣市場,Abraxas Capital Management 創辦人 Fabio Frontitni 分享了他的獨特經歷。「在 2017 年初的一次米蘭到倫敦的飛機旅程中,我在機上雜誌看到了關於以太坊基金會的報導,這引發了我的興趣。」他表示,當天晚上就遇到一位在兩個交易所之間進行英鎊兌歐元套利的交易者,驚人的價差讓他印象深刻:
「在傳統的即期外匯市場,我們習慣的價差不到一個基點,但這位交易者談論的是以百分點計算的差價。」
風險管理新思維:24/7 全天候市場帶來新挑戰
Brevan Howard Digital 執行長暨投資長 Gautam Sharma 指出,加密貨幣市場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其 24/7 全天候運作的特性。
「這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有時我們在週末需要在傳統金融機構和加密貨幣市場之間移轉資產時,還是會遇到一些困難。」
在風險管理方面,專家們強調,雖然基本原則與傳統金融相似,但加密貨幣市場具有其獨特性。Sharma 解釋:「在傳統金融中,當你與高盛或摩根士丹利這樣的機構交易時,交易對手風險相對較小。但在加密貨幣市場,你需要預先在交易所存入資金,這就帶來了額外的風險考量。」
此外,智能合約的技術風險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Frontitni 警告說:「任何人都可以在區塊鏈上創建協議、部署智能合約,而且可能存在後門漏洞,這對零售投資人來說是巨大的風險。」他預期,隨著市場的成熟,優質的參與者將會留下來,而不良行為者將被淘汰。
機構投資人的觀望與突破
儘管比特幣 ETF 的推出為市場帶來新的動能,但許多大型機構投資人,如退休基金、捐贈基金會等仍持觀望態度。最近,一位美國大型退休基金的投資長公開表示,由於同業採用率低,他們並不認為加密貨幣是一個可投資的機構級資產類別。
對此,Mike Kuehnel 提到,預計到 2030 年,全球實體資產代幣化的規模可能達到 30 兆美元。「我們不能單純從加密貨幣的角度來看這個產業,而是要從整個生態系的角度來思考,包括託管功能、結算功能以及數據的重要性。」他強調,即時結算和跨區域、跨資產類別的即時流動性將大幅提升市場效率。
Frontitni 則指出機構投資人觀望的另一個原因:
「管理這些大型機構的人員較為年長,他們不願意投入時間學習新技術。但隨著新一代管理者的加入,以及同業開始投資,那些觀望者最終將不得不跟進,否則就會落後。」
未來展望:科技創新推動市場演進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加密貨幣產業在 FTX 事件後已有顯著進步,特別是在技術發展方面。目前許多交易已採用場外結算方式,投資人可以將資產存放在託管機構,同時在交易所進行交易,大幅降低了資產安全風險。
Sharma 建議機構投資人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這是一個在過去 17、18 年間已經發展到超過 3 兆美元市值的資產類別,不能完全忽視。機構可以先投入較小的金額,藉此了解市場,再逐步增加投資。」
展望未來五年,Kuehnel 預期使用者投資體驗將發生重大改變。「我們可能低估了數位資產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程度。」他特別強調,數位化將帶來數據品質的提升,這將對投資決策產生重大影響,並從機構投資人逐漸擴充功能到零售投資人市場。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