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價我最狂!機構預測「Solana 要飆破 3000 鎂」,3 張圖看懂 SOL 潛力在哪?
在比特幣上週一度突破 35,000 美元之際,此前被 FTX 破產波及的公鏈項目 Solana($SOL)的漲福竟更加驚人,雖然還不確定漲勢能維持多久,但已經有機構開始喊價......

美國機構 VanEck 看好 Solana:2030 年上看 3,211 美元
在比特幣上週一度突破 35,000 美元之際,此前被 FTX 破產波及的公鏈項目 Solana($SOL)的漲福竟更加驚人,不僅飆升至 32 美元以上,近 14 天累計漲幅也高達 43.1%,目前是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排行第 8 名。
雖然還不確定 $SOL 這波漲勢能持續多久,但已經有機構開始喊價,預測其在 2030 年將上看 3,211.28 美元,相比於現價 32.45 美元,等於是翻了接近 10,000%。

Solana($SOL)在近 14 天內大幅上漲
美國資產管理公司兼比特幣期貨 ETF 發行商 VanEck,在上週發表長文預測 $SOL 的未來估值。VanEck 的結論是:在 2030 年,預測 $SOL 的價格將漲至 3,211.28 美元,但前提是這幾年間要出現一個「殺手級應用程式」。
VanEck 假設了兩個情境:Solana 區塊鏈上誕生了第一個擁有 1 億用戶的應用程式、Solana 的市佔率不到以太坊(Ethereum)的一半,並用六個方法來評估其潛力。由於原文非常長,《加密城市》將其整理成 3 個重點,完整原文請看這裡。
重點一:Solana 的可用性
VanEck 指出,要產生區塊鏈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關鍵可能在於該區塊鏈是否能夠快速、方便地讓用戶使用。因此,區塊鏈本身的處理能力越強,用戶的使用體驗就越好,但關鍵是要怎麼衡量區塊鏈的能力與其如何轉化為可用性。
VanEck 認為,雖然業界常用每秒交易速度(TPS)來判斷一個區塊鏈的處理能力,但其實真正的判斷指標應該是資料吞吐量(Data Throughput)。
資料吞吐量包含區塊鏈吸收、處理與排序資料的能力,將計算在一段時間內能接收與應用的資料量。如果區塊鏈能在一定時間中把更多的資料轉化到分散式帳本上,就代表其能力越好。
下方圖表顯示,Solana 及 Solana Firedancer 的資料吞吐量遠超於以太坊、Polygon、Sui、Aptos 等公鏈:

VanEck 還指出,由於 Solana 與以太坊在處裡資料的運作方式不同,也大大地影響了交易速度。譬如以太坊處理一筆交易需要花費 12 秒,但 Solana 只需要花 2 秒。
重點二:Solana 與以太坊理念的不同
VanEck 表示,Solana 團隊的核心信仰是讓區塊空間的成本降低,跟以太坊的區塊空間成本變得越來越貴的理念截然不同。VanEck 還稱讚 Solana 敢於創新,推出了區塊鏈手機 Saga,鏈上生態中也有一些非金融性的項目,例如:Hivemapper、Render 和 Helium,拓展了應用場景。
金融卡巨頭 VISA 搶進區塊鏈!為何最後選擇 Solana 來當支付網路?
但 VanEck 也指出,對 Solana 團隊來說,要提供低成本的區塊空間、先端技術的成本仍然很高。在過去 30 天內,Solana 鏈上產生了 126 萬美元的手續費收入,但為了維護區塊鏈而支出的成本竟高達 5,278 萬美元。

VanEck 表示,雖然 Solana 短期內不至於入不敷出,但長期來看仍需要足夠的 $SOL 需求才能維持營運。此外,VanEck 還質疑 Solana 區塊鏈的開發門檻較高,開發者需熟悉 Rust 語言(活躍工程師人數:220 萬),過去 18 個月內的每週活躍工程師市佔比只有 6-7%。
重點三:2030 年 $SOL 估價模型
至於為何看好 $SOL 在 2030 年突破 3,000 美元,是因為VanEck使用自家的標準化估價模型來估算的結果。VanEck 表示,該模型依據以下公式計算:
FCF to Token Holders 2023(單位:百萬美元)X Terminal FCF Multiple=Solana FDV(單位:百萬美元)/Token Supply in 2023(單位:百萬枚)=2030 每枚 $SOL 的價值。
而計算後的結果為:VanEck 預估 $SOL 在2030年的基本價(Base)為 335 美元、最低價(Bear)為 10 美元,而最高能上漲至 3,211 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VanEck 的預測結果只能當作參考。投資者在看待任何分析師、機構的想法,都不能照單全收。加密貨幣是高風險投資品,未來發展的變數很大,參與時必須謹慎小心。
Layer2 太多了!鏈下生態系龐雜化,Solana 創辦人:恐怕活不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