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趨勢?盤點比特幣 Layer 2 六年進化史,BRC-20 能讓生態爆發嗎

文章討論比特幣的Layer2擴容,最早來自比特幣,介紹BEVM團隊,強調比特幣Layer2的發展潛力。

文章討論比特幣的Layer2擴容,最早來自比特幣,介紹BEVM團隊,強調比特幣Layer2的發展潛力。這就是趨勢?盤點比特幣 Layer 2 六年進化史,BRC-20 能讓生態爆發嗎

提到 Layer2,大家立馬想到以太坊 Layer2,大機率是因為以太坊 Layer2 近兩年發展迅猛,讓大家誤以為 Layer2 是源於以太坊,以為 Layer2 僅僅是以太坊的擴容方案。但實際上,Layer2 的擴容方案最早起源於比特幣,甚至是直接起源於中本聰。而歷年來,都一直有團隊在探索比特幣 Layer2 的解決方案,而本文將圍繞一個持續 6 年專注於比特幣 Layer2 的創業團隊來看比特幣 Layer2 的演化路徑。

Layer2 的本質是指在主鏈之外(比如以太坊主鏈或者比特幣主鏈)建立第二層交易網路,目的就是將 Layer1 的大部分交易打包到二層網路以減輕主網的壓力。

比特幣 0.1 版本中包含了一段原始版本的程式碼,這段程式碼支持使用者在交易被礦工打包確認之前更新交易。如果一個使用者的餘額增加,另一個使用者的餘額就會相應減少,一旦使用者完成了交易,他們就可以只向主鏈網路傳輸一個交易結果然後關閉他們的支付通道。

這裡的「在交易被礦工打包前更新交易」就無法在比特幣主鏈而只能在主鏈之外的第二層網路也就是 Layer2 上完成,然後「把交易結果傳輸到主鏈網路」這個動作,就是把在 Layer2 的最終交易數據打包到比特幣 Layer1 上。這整個過程實際上就是比特幣 Layer1 和 Layer2 的互動過程。

這段保存在比特幣 0.1 版本的原始版本程式碼出自中本聰之手,後來比特幣生態的創業者們繼承了中本聰的意誌,開始了比特幣 Layer2 的探索之路。

我們熟知的閃電網路就是最知名的一個比特幣 Layer2 之一,但是,閃電網路只專注於比特幣的支付場景,只解決比特幣在 Layer2 可以實現更快速更便宜的交易體驗,無疑,閃電網路在實現比特幣的「全球支付」這個方向是成功的。但是,既然中本聰認為「在交易被礦工打包前可以更新交易」,那麼這裡的「交易」除了是支付場景外,有冇有可能寫入更複雜的東西呢?比如一個相對複雜的智能合約?

幾乎在閃電網路探索和落地的同時,另一支團隊正是朝著這個方向在探索比特幣 Layer2。

2018 年 3 月,閃電網路開始測試落地,幾乎同時,主打比特幣 Layer2 的 ChainX 網路正式上線(那個時候還不能稱之為現代意義上的比特幣 Layer2,按照當時人們的認知,更多會被定義為比特幣跨鏈網路或者比特幣側鏈網路),最終有 10 萬+ 比特幣跨入到 ChainX 網路。但是,由於當時整個產業發展和時代認知的限製,ChainX 網路當時面臨 4 大難題:

  1. 當時,比特幣從主鏈跨到 ChainX 網路是使用比特幣輕節點,這一步可以實現去中心化,但是,從 ChainX 跨回比特幣主鏈,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用有限地址的多簽錢包地址來實現,但是,依然是相對中心化的解決方案。這無疑會降低使用者規模。
  2. 當時的 ChainX 並沒有引入 VM,沒有兼容智能合約,因此,無法圍繞比特幣構建更多去中心化應用場景。
  3. 因為,沒有引入智能合約,更談不上像現在的以太坊 Layer2 一樣,能以以太幣作為 Gas,因此,ChainX 沒有引入比特幣作為 Gas,沒有為比特幣生態創造直接價值,因此,無法凝聚比特幣社群的共識和支持。
  4. 雖然有 10萬+ 比特幣跨過來,但是,然後呢?這些比特幣能在 Layer2 上做什麼呢?

當時的人無法給出答案,基於比特幣真的能發行資產嗎?這個會有人玩嗎?

但是,產業在不斷發展,時代在不斷進步,整個加密產業後來的發展,為不斷探索的 ChainX 團隊一點點指明方向,並在 6 年時間內最終演化出了真正的去中心化的以比特幣為 Gas 且兼容 EVM 的比特幣 Layer2—BEVM。

這就是趨勢?盤點比特幣 Layer 2 六年進化史,BRC-20 能讓生態爆發嗎
圖源:Web3CN

我們一起來回顧下這段歷史。

2021 年,比特幣迎來 Taproot 重大升級,本次升級引入了 Schnorr Signature+ MAST 合約,該組合可以實現 1,000 重門限簽名,意味著可以 1,000+ 地址來組成去中心化多簽,可以做真正的去中心化,而且不影響速度和效率。這個升級直接打開了比特幣去中心化多簽的大門,讓比特幣可以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跨鏈。

BEVM 團隊(原 ChainX 團隊,下文將統一使用 BEVM 團隊)在該基礎上更進一步,結合之前運行 ChainX 網路的經驗,讓比特幣輕節點直接成為去中心化多簽網路的簽名節點,同時,擔任比特幣 Layer2 網路的運行節點,這樣就直接實現了真正的去中心化比特幣 Layer2,打開了使用者放心使用比特幣去中心化跨鏈的大門。

解決了比特幣在 Layer1 和 Layer2 完全去中心化流通的問題後,還面臨問題,比如,比特幣跨過來之後,能否構建更複雜的應用呢?不然,跨過來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 2018 年當年那個時代,如果你說在比特幣 Layer2 上構建 DeFi、構建 GameFi 等去中心化應用,這肯定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就連以智能合約著稱的以太坊,在那個年代,也只能用來發發幣,真正的 DeFi 等去中心化應用爆發,要到 2020 年 DeFi Summer 以及後來 2021 年的 GameFi 及 NFT。

因此,在 2020 年以後,隨著以太坊 EVM 被驗證,讓大家看到基於 EVM 真能做更複雜的去中心化應用,那麼,BEVM 團隊就開始意識到,應該在比特幣的 Layer2 上直接兼容 EVM,這樣就可以直接吸引哪些已經被 EVM 教育過的開發者直接到比特幣 Layer2 上部署應用,普及成本低、遷移成本低,直接為 Layer2 上的比特幣找到最大的應用場景。

這就是產業發展帶給持續創業者的啟迪和思考。

不僅如此,2021 年後,2022-2023年,以太坊 Layer2 的爆發,更讓 BEVM 團隊看明白一個事實,如果想團結比特幣生態社群,想真正賦能比特幣生態,獲得比特幣社群的支持,比特幣 Layer2 的必須以比特幣為 Gas,任何上層應用都必須使用比特幣為 Gas,比特幣主鏈是 Layer1 做帳本,Layer2 做應用,以比特幣為 Gas,數據打包到 Layer1,向比特幣礦工交稅,向比特幣網路賦能,這才是比特幣 Layer2 能成功的群眾基礎,這也是以太坊眾多 Layer2 能跑出來的群眾基礎

因此,BEVM 團隊重新完整構架出一個以比特幣為原生 Gas 且兼容 EVM 的去中心化比特幣 Layer2。

一切準備就緒,只等東風來。

為何要等風來,因為,無論 BEVM 技術架構多麼完美,網路多麼去中心化,體驗如何絲滑,使用者的關注點沒在這,熱點沒在這,甚至很多人認為,基於比特幣發幣?沒必要吧?發幣的事交給以太坊就行了,在比特幣生態構建去中心化應用?以太坊不做的就挺好嗎?

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核心是看民心所向,看大部分使用者的選擇。

往往,風起於青萍之末,比特幣生態的東風就起源於 Ordinals 等比特幣發幣協議。

這就是趨勢?盤點比特幣 Layer 2 六年進化史,BRC-20 能讓生態爆發嗎
圖源:Web3CN

在 BRC-20 爆火之前,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相信,原來基於比特幣還可以發幣,原來基於比特幣發幣還真有人炒,而且還炒的這麼高,很離譜,很不能理解,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人們的固有知識往往會形成知識詛咒,讓人們陷入路徑依賴。而路徑依賴、知識詛咒往往是「一代新人能超越舊人」的原因所在,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核心,如果每一波熱點和每一波趨勢都是同一批人認同和支持的,那麼,就不會有新人出現,新人就永遠沒有機會,這世界還能進步嗎?那世界該是多麼令人絕望呢?當下,比特幣這種新物種的出現,不正是依然被老一派力量所抵擋和否定嗎?但是,這才是我們這代人的機會啊?

扯的有點遠來,我們回來,總之,比特幣發幣協議火了,$ORDI、$SATS 等基於比特幣發幣協議發行的代幣徹底吸引了產業的目光,大把大把的投資人、KOL、項目方、開發者、投資機構、交易所等開始紛紛湧入,這就是趨勢!

熱點和熱錢驅動產業發展。

因此,比特幣生態迎來了第一輪東風,但是,比特幣 Layer2 的爆發還需要一個契機,需要讓市場看到,比特幣生態要崛起,僅僅有比特幣發幣協議還是遠遠不夠的,這波比特幣生態代幣火熱過後,人們會思考,除了發幣之外,比特幣生態是不是還需要更複雜和更可持續的應用場景,我們需要基礎設施來為比特幣生態代幣提供各類可持續的賦能。而這一切,僅靠比特幣發幣協議是不夠的,在比特幣 Layer1 上也是無法實現的,必須得來比特幣 Layer2 來玩,這就是比特幣 Layer2 的超級機遇。這也是 BEVM 要等的東風。

我們看,以太坊生態的崛起也遵循這樣的規律:

  • 2017 年-2020 年,基於以太坊發幣成為熱點,大家就是各種發幣、炒幣,很火,引領一波牛市。但是,最終,缺乏真正的應用場景。
  • 2020 年-2021 年,人們已經意識到,只是發幣無法持續,必須得有應用場景,因此,DeFi 來了、GameFi 來了,NFTFi 來了,SocialFi 來了,又引領一波牛市。

但是,以太坊主鏈無法支持如此大規模的應用,因此。

2022 年-2023 年,以太坊 Layer2 爆發。

而以太坊用近 6 年走完的路,比特幣將用這一輪牛市週期就可以全部走完,時間大機率是在 2024 年-2025 年底。

但是,聰明的投資人和開發者早已經提前佈局,就如以太坊大部分知名的 Layer2 項目,早在 2018 年-2021 年就完成了投資佈局。

比特幣生態只會更快。而作為在比特幣生態及 Layer2 產業持續深耕的 BEVM 團隊,無疑見證了整個比特 Layer2 的演化歷史,也掌握這其中最核心最精妙的奧義。

以上,就是我們圍繞 BEVM 團隊這六年來在比特幣生態持續探索過程而梳理出的比特幣 Layer2 演化歷程。

以史為鑒,與君共勉。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con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crypto_city_linecrypto_city_threadscrypto_city_telegram

加密詞條庫

- 比特幣(BTC)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upcoming

background
login_logo
logo

使用以下帳號繼續

繼續表示您已同意 服務條款與隱私政策

copy

這就是趨勢?盤點比特幣 Layer 2 六年進化史,BRC-20 能讓生態爆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