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穩定幣作為新一代銀行即服務(BaaS),其形式不會改變,但效用有待充分探索。其未來發展取決於分配方式和監管政策的影響。

穩定幣作為新一代銀行即服務(BaaS),其形式不會改變,但效用有待充分探索。其未來發展取決於分配方式和監管政策的影響。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穩定幣是一種網路原生的貨幣負債形式,它是新一代的銀行即服務(Banking as a Service, BaaS)。

穩定幣的形式(資產)不會改變,我們只是剛剛開始探索其效用。以下是一些預測穩定幣未來發展的思維模型: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穩定幣是新一代的銀行即服務(BaaS)

在 Web2 金融科技中,一波新創公司提供了銀行即服務(BaaS),用於在其基礎上構建新應用程式。

這些 BaaS 公司充當仲介軟體,簡化了與傳統銀行互動的複雜性。 例如 VenmoWiseCash AppAffirm 等公司都受益於BaaS,並推出了新類型的產品,如新的 P2P 支付、先買後付(BNPL)和跨境支付等。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所有帳戶持有者都將他們的資金存入部分準備金銀行,承擔著銀行不會倒閉的風險。 但是矽谷銀行的倒閉告訴我們,沒有什麽是絕對確定的。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不幸的是,領導者之一 Synapse 已經破產,給其客戶和合作夥伴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而主要贊助銀行之一 Evolve Bank 也遭遇了大規模的數據洩露,因為它被俄羅斯駭客攻擊了。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那麽,銀行即服務的替代方案是什麽呢? 如果 BaaS 推動了金融科技 2.0 的發展,那麽穩定幣正在賦能金融科技 3.0。

法幣支持的穩定幣(例如 CircleTetherPaxos)代表了鏈上的債權,這些代幣以某種形式的法幣抵押品為基礎,保存在鏈外的某個地方。


資產

發行者不提供貸款,他們是狹義銀行(narrow banks)。


負債

代幣現在在區塊鏈上分發。任何擁有錢包並且接入網路的人都可以從二級市場購買並持有這些代幣。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從功能上來看,穩定幣為消費者提供的服務與銀行即服務(BaaS)相同。

以非美國使用者身份持有 $USDC 相當於通過 Wise 擁有一個美元帳戶。

如果你持有 $USDC ,你面臨 Circle 作為發行者的風險,BlackRock 作為證券經紀人的風險,以及 Circle 的銀行合作夥伴的風險。

如果你通過 Wise 擁有一個美元帳戶,你面臨 Wise 的 BaaS 合作夥伴和其背後的贊助銀行(部分準備金)的風險。


那麽,為什麽穩定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如此大的成長呢?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這一切都歸結於負債的分配方式(Web2 中的存款 vs Web3 中的穩定幣)。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在 Web2 中,存款被困在封閉的網路中(例如,國內支付網路和 SWIFT)。

在 Web3 中,穩定幣從一開始就記錄在公共區塊鏈上,它們是開放式網路。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公共區塊鏈可能會實現 Lindy 效應(譯者注: Lindy 效應即 Lindy Effect,是指某個事物存在的時間越長,它未來繼續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它們是所有市場參與者協調的焦點。

詳見貼文
圖源:X.com詳見貼文

這讓我想到下一個觀點:

1. 穩定幣的形式(即資產方)在未來不會改變

正因為穩定幣必須專注於分配(即負債),發行者自然會趨向於相同的資產組成。

關於監管

監管機構(如美國、歐盟、香港等)正在狹義地將穩定幣監管集中在資產方,規定資產類型和如何管理資產是相對簡單的。

如果你想保護消費者,監管資產也是有意義的(參見 Terra/Luna 的演算法支持)。

2. 雖然穩定幣的形式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但穩定幣的效用(即負債的使用方式)還遠未被充分探索

想像一下,支付的本質是將 X 從一個地方傳送到 Y,過程中需要遵循某些條件。

這是我的思維模型

支付過程分為三個步驟:

  1. 支付入口
  2. 轉換
  3. 支付出口

在這個工作流程中,你需要思考,例如,這筆支付是為了什麽? 交易完成後,你需要將其記錄在帳本上, 收到交易後,你需要將其與發票結合起來。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目前,穩定幣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效用: 通過一組新的服務提供商來解構傳統的代理銀行網路。 不再依賴單一的 SWIFT 交易,現在你可以將其分解為: 入金 -> BaaS -> LPs 轉換 -> BaaS -> 出金。這樣,你可以在每個環節中結合最優的服務,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事實上,這也是 @mgiampapa1@will_beeson@bkohli@rebankpodcast 中描述的方式。

具體內容請參考
圖源:X.com具體內容請參考

但跨境支付是穩定幣的唯一用途嗎?

我並不這麽認為。

圍繞可程式撰寫貨幣還有大量未開發的潛力。

「如果 X,那麽 Y」的邏輯如果可以應用於整個支付工作流程,那麽機器之間價值的相互轉移呢?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Sentient 這樣的公司如何在每次調用推理時使大語言模型 (LLM) 的數據源貨幣化?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關於監管

監管機構如何看待穩定幣的效用?在我看來,唯一重要的是瞭解你的客戶 (KYC)

我所見到的最明顯的監管衝突是:

  1. 如果穩定幣確實類似於銀行即服務 (BaaS),那麽監管機構是否應像監管 BaaS 一樣監管穩定幣?這是功能等效的問題。
  2. 穩定幣是否應該像現金一樣允許匿名?

如果第一個情況發生,整個穩定幣產業將崩潰,市值和交易量都將減半。這樣一來,美國將失去大量的美國國債 (UST) 需求來源。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而第二種情況是可能的,但我預計現有企業和從現狀中受益的離岸銀行會強烈反對。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
圖源:X.com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con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crypto_city_linecrypto_city_threadscrypto_city_telegram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upcoming

background
login_logo
logo

使用以下帳號繼續

繼續表示您已同意 服務條款與隱私政策

copy

未來可期!創業家:穩定幣是「銀行即服務」,還沒被真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