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5 日,以太坊(Ethereum)迎來了各界矚目的「合併(Merge)」。然而,在今年風雨飄搖的經濟環境,加上可能將迎來的監管和升息,以太幣(ETH)的未來,各方有不同反響。
在「合併」之前,有些分析師曾預測以太幣將會大幅上漲,到了 15 日以前甚至回溫到了 1,600 美元,Polygon Technology 聯合創始人 Sandeep Nailwal 也表明認為,以太坊合併可望為 Web3 帶入 10 億用戶。但到今天為止,以太幣的表現似乎不如預期,自週四以來跌幅約 20%。
加密貨幣自年初以來,歷經了數個月的重挫,而以太幣也從高點 3,700 美元一度跌破 1,000 美元,終於在「合併」改革宣布之後,有了一些翻身的跡象。但到了 19 日,以太幣仍沒有繼續大幅上漲的跡象,甚至回落到了 1,300 美元左右。
「合併」將使以太幣從挖礦採用的 PoW(工作量證明)轉變 PoS(權益證明),不再依賴顯卡進行以太幣挖礦,提升效能,也減少能源消耗。仍仰賴 PoW 的礦工也還有其他去處,只是顯卡市場明顯也會受到挖礦減少的影響。
以太幣價格波動,加密貨幣前景不明
加密貨幣研究公司 Kaiko 的分析師 Riyad Carey 表示,突然的價格暴跌看起來像是「買在傳言,賣在事實」的現象,意思就是,在官方資訊尚未釋出就聽從傳聞購買,並在正式消息釋出後立即出售,這樣做被認為是有利可圖的。
Carey 相當樂觀地說,「ETH 市場仍然有許多槓桿操作,因此價格波動是在意料之內,且這可能是買賣者樂見的,因為他們看著合併升級、但沒有太大的上漲或下跌。」因此這幾日內的跌幅只是短期內的波動。
但不少分析師也抱持了負面的態度。推特(Twitter)加密貨幣評論員 Doctor Profit 今天就宣布,他已經賣掉了他所有的以太幣。還有一些分析師在升級後立即斷言,以太幣已經被市場定價。
有兩個事件可能影響了整體加密貨幣市場。首先,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了最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顯示通貨膨脹持續到了 8 月,可能會導緻美聯準再次提高利率以對抗通脹。這立即引發了股市的大規模拋售,比特幣和以太坊在內的加密貨幣也連帶遭殃。
美聯準 7 月份的最後一次會議升息了 3 碼(0.75 個基點)。下一次會議定於 9 月 21 日舉行,可能會帶來另一次升息。
另外還有政府監管單位,讓一些投資者對加密貨幣望之卻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主席加里.根斯勒(Gary Gensler)就在週四表示,股權證明加密貨幣可能被視為證券。雖然監管機構表示他並沒有在指涉哪一種加密幣,但有些外媒將週四以來,以太幣的下跌某部分歸咎於他的話。
至於比特幣,本月初也有明顯回溫,但 Doctor Profit 也在推文警告,加密貨幣的前景仍取決於美聯儲宣布的下一步行動。雖然 Doctor Profit 認為比特幣的價格可以承受 3 碼的利率上漲,但整整 4 碼,不論比特幣、以太坊,「我們都會見血」。他說,「一旦美聯準決定進行重大重置(指升息),我們所有人都會完蛋。」
PoW 礦工轉移陣地:ETHPoW、ETF 和以太坊經典
週末除了以太坊的持續下跌,最近硬分叉的以太坊 PoW(EthereumPoW,ETHPoW)區塊鏈的漏洞也遭到了攻擊。這些仍試圖透過 PoW 挖礦的礦工在合併後也紛紛轉移陣地,除了有新的 ETHPoW,還有早些出現的以太坊 Fair(ETF),以及最早因為 DAO 駭客事件而產生的以太坊經典(ETC)。
根據 2miners 網站數據顯示,在以太坊完成合併後,以太坊經典的算力持續飆升,顯示了有大批礦工湧向 ETC。
不再需要挖礦,顯卡市場連帶影響
顯卡在第二季處於逆風,有人推測部分也是受以太坊過渡到 PoS 共識機制影響。因為礦工無法再透過顯卡賺取以太幣,所以日前將顯卡等硬體設備進行拋售,導致價格下跌,8 月平均跌幅仍有 6%。
近年虛擬貨幣市場熱絡,帶起顯卡市場,甚至讓 Nvidia 等晶片廠推出專屬挖礦的顯卡,區分電競、挖礦市場。但隨著以太坊 2.0 到來,顯卡廠不再能分一杯挖礦熱潮的羹,將回歸過往以電競為主要需求的市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