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機會發行數位貨幣嗎?楊金龍:要滿足 3 大條件,並揭最新進度
金融 2022.06.30
台灣正在積極研究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可能性,目前正在進行第二階段實驗,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要滿足三大條件,才能繼續往下推動。

如果未來你我部分生活,都有一大部分會在元宇宙內,以虛擬方式呈現,那麼虛擬經濟的基礎「金流」就是重要角色。
除了被廣泛討論的加密貨幣,多國政府也都在研究「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可能性,央行總裁楊金龍在週三(29 日)出席金融資訊系統年會,除了談到台灣央行數位貨幣的研究進度,也坦言推動上巨大又複雜,需要做到完成廣泛溝通、精進平台設計、研議堅實的法律架構等三件事後,才有可能推動後續規劃。
用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央行數位貨幣讓人人都能用
雖然加密貨幣、NFT(非同質化代幣)等虛擬資產討論度很高,但綜觀全球,現在虛擬資產(包括穩定幣)總市值不到 1 兆美元,對比全球金融資產 469 兆美元市值,資產規模還是相對小。
但在數位支付方面,近幾年需求逐年提高,楊金龍說,台灣電子支付比率從 2017 年 40%,成長到今年第一季的 60%,雖然成長比率沒有像瑞典等國家的快速,「但因應未來現金數位化的需求,大眾可能希望有 CBDC 的選項」。也就是透過央行提供安全、受信任、無使用成本,且無信用或流動性風險的數位支付工具。

楊金龍解釋,CBDC 是一種可程式化貨幣,可透過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讓 CBDC 依照程式設定的條件,自動執行交易,並延伸到多樣場域。
雖說現在很多銀行都有推出數位帳戶、各類支付、儲蓄或貸款等服務,但還是無法讓社會上所有人使用,楊金龍強調:「CBDC 不是銀行存款,只要想取得數位現金支付者,都可開立 CBDC 錢包,並取得 CBDC 相關數位服務。」
找來 5 家銀行做實驗,台灣 CBDC 進度到哪裡?
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央行都陸續投入 CBDC 研究,台灣央行在 2019 年就規劃兩種研究計畫,2020 年 6 月完成第一階段技術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分析批發型 CBDC 應用去中心化技術(DLT,分散式帳本)的潛力與局限性。
研究結果顯示,DLT(分散式帳本)運作效能沒辦法滿足支付交易高頻、大量且需即時清算的要求。
2020 年 9 月進行第二階段「通用型CBDC試驗計畫」,為符合運作效能需求,技術架構是採「中心化作業」,部分功能結合 DLT(分散式帳本)的設計;原本預期兩年(2022 年 9 月)完成 CBDC 雛形平台的建置,並在封閉環境中模擬零售支付場景的試驗,現在已經提早 3 個月完成。

第二階段試驗,央行 CBDC 工作小組找來財金公司、外部技術團隊一起參與雛形平台開發,以及中國信託、 華南、上海、國泰世華與台新 5 家銀行參與設計與模擬試驗, 來結合銀行金融中介實務作業。
由於是試驗大眾使用的通用型 CBDC,因此模擬情境是由央行提供 CBDC 給銀行,銀行再提供 CBDC 給大眾,大眾拿到 CBDC 可至零售支付場景使用。
楊金龍指出,後續央行將以第二階段試驗結果為基礎,進行意見調查,並且完成「廣泛溝通,取得社會大眾的支持」、「精進平台設計,導入更穩健成熟的技術」及「研議堅實的法律架構,訂定法制規範」等三項條件後,才會決定推出 CBDC 的後續規畫。
楊金龍:數位貨幣不計算利息
不過,CBDC 畢竟跟現金還是不同,面臨的挑戰不少。首先,現在常見的電子支付,一旦停電就無法使用,CBDC 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楊金龍說,由於 CBDC 是要提供給任何人、任何時間點使用(如同現金一樣),更需完善的資安防護措施,此外也要強化 CBDC 營運的強韌性,研究離線支付選項的可行性,讓大眾在沒有網路的情形下也能進行某些日常支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利息」問題,楊金龍說,央行貨幣是無風險的資產,數位化後如廣泛流通,在金融危機發生期間,CBDC 即使不計息,也會造成銀行存款的流失,「因為數位擠兌(digital runs)速度更快,使銀行面臨更為嚴峻的流動性風險。」
此外,CBDC 若有附息設計,會成為銀行存款的替代品。一旦銀行體系存款總量減少,將會增加銀行融資成本,進而提高個人、家庭及企業的貸款成本。為避免影響銀行金融中介的功能,楊金龍建議 CBDC 可選擇無息設計。
為防止銀行存款大量流失,可以管制用戶的 CBDC 交易量及持有總量上限,但這樣恐會影響大眾使用需求,如何在大眾需求及金融中介間取得平衡,是需要審慎研究的議題。
即使 CBDC 有附息設計,在實施初期也應先視同數位現金以無息方式發行。目前如中國或巴哈馬等正在試點或發行CBDC的國家,都是不計息的。
就技術面來看,楊金龍認為,標榜去中心化的技術與治理,若運作效能、資安防護及使用者權益保障仍有風險,就表示其設計尚未健全成熟,無法取得大眾的「信任」,這也就是比特幣、穩定幣等虛擬資產仍很少用於實質經濟交易的原因。
因此,如果央行決定要發行 CBDC,除了要制定一系列的計畫與步驟外,還要能秉持 BIS(國際結算銀行)與主要國家央行,所共同訂定的三項基本原則「無害」、「共存」及「創新與效率」,最重要的是,要跟金融機構協力合作,才能共同構建完整的 CBDC 生態體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