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跳脫舒適圈後竟闖入前三大!ACE創辦人潘奕彰這樣看熊市
曾在安侯建業(KPMG)擔任新創推手,有商業、傳統金融背景的潘奕彰(David),在 2018 年熊市期間闖入幣圈。如今,又一輪熊市來襲,潘奕彰已能從容應對,並指出未來 2 大業界趨勢。

坦言年資不如同事,看準區塊鏈 1 特色後入圈
曾在安侯建業(KPMG)擔任新創推手,有商業、傳統金融背景的潘奕彰(David),在 2018 年跨出舒適圈,大膽闖進正陷入熊市的幣圈。如今,他創辦的 ACE 王牌虛擬貨幣交易所,已經是台灣三大交易所之一。
然而,在接受《加密城市》的專訪時,他坦言自己的「幣圈年資」其實不如同事,有時還需要向他們請教。而跨入幣圈的契機,就是因為曾在 KPMG 輔導過區塊鏈新創公司,進而認知到,區塊鏈其實可以改善傳統金融的效率,更大讚:「很多傳統金融不能做的事,加密貨幣都能做!」
熊市才能好好做事,未來關注 2 趨勢
「未來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錢包是必要的!」去年(2022)FTX 交易所轟然倒台,引發嚴重的交易所信任問題,國際監管也逐漸收緊,投資者明顯感受到進入深熊的氣氛。但潘奕彰卻樂觀看待,坦言資安與監管問題很重要,並觀察出兩大趨勢:
趨勢一:去中心化、中心化互相平衡,有監管的中心化交易所+有完善資安的去中心化錢包將會出現。
趨勢二:第二層擴容解決方案(Layer2)、跨鏈橋技術,創造更便宜、快速還可以互通的鏈上體驗。
潘奕彰透露,他正在佈局一些 Web3 項目,並希望能與去中心化錢包合作。他的構想是,當用戶在 ACE 註冊帳號並完成 KYC 後,就能與去中心化錢包綁定。達成交易透過中心化處理、資產保管在去中心化進行的期望。同時,ACE 還考慮將較好的 DeFi(去中心化金融)、Web3 項目結合至該錢包中,讓用戶體驗更多功能。
潘奕彰表示,幣圈的牛熊轉換很快,很容易措手不及,就像他在 2018 年創立 ACE 交易所時,市場也是突然就入熊。但經過幾輪牛熊的洗禮,潘奕彰認知到:「在熊市才能好好做事」。
他指出,牛市時群魔亂舞,或許連同事、團隊都在炒幣。但當熊市來臨時,準備好銀彈的團隊才會平靜下來,做事的方法也會比較平穩。在這個階段,投資者可以多多觀察,看一下哪些團隊、項目以及交易所還在穩健地做出改變。
交易所應顧好 2 本質,不喜歡「賭場式」經營
從傳統金融跨界到交易所,潘奕彰也把穩定與安全帶到幣圈。他認為交易所的本質是交易與兌換,或提供簡單的理財工具,而合約產品只是避險工具,不應拋棄本質讓交易所變「賭場」。對他而言,讓用戶交易與兌換加密貨幣現貨才是重點,而幣圈常見的反佣報酬、高槓桿合約其實都不是交易所的本質。
同時,在台灣經營交易所也需適應「曖昧不明」的政府態度。潘奕彰分享,在創立 ACE 之初,政府的監管政策還不明朗,但近幾年刑事局、調查局已經開始要求需要資料的串接,ACE 也開始與銀行合作推出信託保管。不過,他認為交易所與政府都在學習如何納管與被納管,這是一條必經之路。
台灣到底該怎麼管境外交易所?怎麼課稅?
「其實傳統金融已有上百年歷史,幣圈現在走的路,傳統金融也走過。」潘奕彰指出,部分東南亞國家的監管進度已經大躍進,譬如印尼將推出國家級交易所,很可能是要打造一間「加密貨幣央行」,讓當地交易所直接與政府購買加密貨幣,或與之對沖。就如同股票一般,國家不會放任當地股票交易所隨便販賣,而是需要國家級的力量來整合。
另一方面,台灣的監管進度仍停留在「決定主管機關」的階段,似乎都比別人慢一步。潘奕彰猜測,或許是因為選舉將近,因此執政者會抱持「寧可不動,也不要亂動」的想法,進而採取謹慎的監管態度。而且,在 FTX 交易所破產之際,用戶認為金管會該監管,但金管會也認為盡了告知「不要使用境外交易所」的義務,立場相當兩極。
FTX 破產日本能管,台灣卻管不動?金管會無奈揭 1 原因!
潘奕彰指出,這是一個「雞生蛋」的問題。由於台灣還沒有牌照,就沒有相關法源能封鎖境外交易所的網站,而牌照與監管框架也絕對不是一年內就能解決的事,目前國內業者也只能透過加入相關組織來自律。
針對課稅問題,潘奕彰認為重點有二:課稅方式與稅率,而國際間各有各的做法,但相對容易的方式,就是比照股票課稅。納稅人需要自行舉證買賣加密貨幣的成本價與賣價,再決定如何課稅。如果納稅人想節稅,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要把加密貨幣換成法幣。
本篇專訪報導摘自《加密吧Crypto Bar》Podcast,完整訪談內容,請至以下渠道收聽:
!PODCAST元件!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