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速度快!日本央行 4 月試驗「數位日圓」,台灣的進度是?
隨著數位支付需求增加、區塊鏈技術逐漸成熟,各國央行也正加緊研究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可行性,而台灣的鄰居日本也有了新進度,那台灣目前的動作是?

日本央行 4 月展開 CBDC 試點
隨著數位支付需求增加、區塊鏈技術逐漸成熟,各國央行也正加緊研究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可行性。而在亞洲,中國已經上架數位人民幣(試點版)APP,並已經在多個城市試點,是目前進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而韓國央行也已於去年透過 CBDC 測試 NFT 交易與匯款,現在日本也有了新進度。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央行宣布將在今年(2023)4 月與聯合民間企業,進行「數位日圓」的新試驗計劃。據了解,日本早在去年就針對數位日圓做過多次測試,而本次將進一步與民間的金融機構與手機服務提供商合作,預計試驗時間要花 2 年以上。但當地的消費者與店家,將暫時不會納入本次試驗的範圍。
《路透社》報導,日本央行執行董事內田真一表示:
「本次央行將在測試環境中,與私人實體進行模擬交易,並希望透過試點與民間企業交流,討論如何改善設計。」
中日韓均有試點計劃,那台灣的進度是?
在大國都開始嘗試 CBDC 的情況下,台灣是否也有意推出「數位新台幣」?事實上,根據《Yahoo 新聞》報導,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曾在去年的相關年會上,透露已經完成發行數位新台幣的第 2 階段試驗,但至少還需 2 年的時間做準備。而 2021 年的央行季刊中,也收錄了《央行貨幣的支付功能與 CBDC 的發行》一文,詳述了發行 CBDC 的優點,以及目前通用的國際基本原則。
該文章也提到央行的 CBDC 路線規劃:
「推動 CBDC 一般有 4 個步驟,首先是技術研究,其次是驗證的試驗階段。在試驗階段後,要進入第 3 階段先導計畫進行試點,或是進一步實施第 4 階段全面上線之前,尚須具有下列 3 項先決條件:廣泛利害關係人的支持、穩健成熟的技術、堅實的法律架構。」
也就是說,目前數位新台幣還處在試驗階段,還沒有進入試點。不過,楊金龍認為該技術並無先發優勢,也並非一場競賽,而是要確保發行能切合國內需求。

CBDC 跟比特幣有何不同?能打敗電子支付嗎?
要注意的是,央行發行的 CBDC 與比特幣($BTC)、以太幣($ETH)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差別在於以下 2 點:
- 是否具法償性: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大部分由民間發行,目前並未被美國、歐盟、日本等大型國家列為貨幣,也不具法償性;但 CBDC 由各國央行發行,效力等同於現金。
- 是否具備去中心化、匿名性:CBDC 雖然也可以採用區塊鏈、分散式帳本(DLT)技術發行,但架構仍是中心化的。以中國為例,中國央行副行長范一飛曾表示,數位人民幣採可控匿名機制,央行掌握全量資訊。
楊金龍在《央行貨幣的支付功能與 CBDC 的發行》一文則指出,目前國際間發行 CBDC 的政策意涵,主要聚焦於促進普惠金融、維護央行在支付體系的角色,以及因應數位支付未來趨勢。
他認為,台灣電子支付多元便利、現金使用情況良好,未來若要推出 CBDC,最好要發揮有別於其他支付工具的價值與功能。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