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下沉市場中的元宇宙:我們造了一個「虛擬貧民窟」

Web2.0 的時候,我們追求資訊共享、跨越地域和種族的交流,Web3.0的時候,我們發行貨幣,模擬娛樂,複製一個消費至死的地球,而這堆虛擬世界的玩意就是元宇宙?

Web2.0 的時候,我們追求資訊共享、跨越地域和種族的交流,Web3.0的時候,我們發行貨幣,模擬娛樂,複製一個消費至死的地球,而這堆虛擬世界的玩意就是元宇宙?【觀點】下沉市場中的元宇宙:我們造了一個「虛擬貧民窟」

在探訪元宇宙裡的貧民窟之前,先看看科技巨擎們向我們描繪的理想元宇宙:

“在元宇宙,你幾乎可以做任何能想像的事情--與朋友和家人聚在一起、工作、學習、玩耍、購物、創作——以及完全不符合我們如今對電腦或手機的看法的全新體驗。”——Meta CEO 扎克伯格

“我認為元宇宙可能會通過AR技術,來提升計算的沉浸感,並且會開啟各種沉浸式、交互式的多樣化體驗。”——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元宇宙本質上是一個社交場所......我們圍繞著一個共同的願景、一個共同的障礙或一些創造娛樂渠道的東西聚在一起。”——Roblox CEO Craig Donato

CEO 們在佈局,NFT 賣出了天價,搜索頁面的前 10 頁看起來都欣欣向榮。

或許我們還有必要了解一下這個宇宙模型的一些基建,也是普通人更容易參與的部分。

【觀點】下沉市場中的元宇宙:我們造了一個「虛擬貧民窟」
圖源:Facebook@Mark Zuckerberg

NFT 遊戲對沒錢沒技能的普通人來說,是進入「元宇宙」最容易的方式,P2E(Play to Earn)模式讓玩家可以通過做任務來換取加密代幣作為獎勵。

在今年 3 月份,Finder 發布了全球 26 個國家和地區的 NFT 遊戲統計報告,以菲律賓為首的東南亞國家,以及非洲的尼日利亞和南非,NFT 遊戲玩家比例比歐洲發達國家還高,但他們不是來玩遊戲的,是來打工的。

【觀點】下沉市場中的元宇宙:我們造了一個「虛擬貧民窟」
圖源:Finder

40% 的 Axie Infinity 玩家都是菲律賓人,這個遊戲有點像 Pokemon Go,玩家需要買三個怪物 Axies,做任務獲得的遊戲幣可以兌換成加密貨幣,同時每個 Axies 都是一個 NFT 代幣,可以拿去出租或交易,巔峰時期,每天有 270 萬人在 Axie Infinity 打怪升級。

Orias 原本是一個做章魚燒的廚師,一個月能賺 4,000比索(約80美元),去年他剛開始玩 Axie Infinity 的時候,每週能到手 29 美元,加起來比工資還高。

Orias
圖源:TIME@Ezra AcayanOrias
Axie Infinity遊戲頁面
圖源:PANewsAxie Infinity遊戲頁面

Orias 這樣的菲律賓窮人大量湧入 Axie Infinity,很多人連買三個入門級怪物的錢都拿不出(最便宜的一個 37 美元),於是又崛起了一批遊戲公會,把怪物租給這些玩家,從玩家的收入裡收 30%-50% 的回扣。

這類 NFT 遊戲也叫區塊鏈遊戲,遊戲機制大多枯燥甚至幼稚,只能用獎勵機制吸引玩家,而吸引來的「玩家」,更像是花錢雇來的 NPC。

在這個虛擬世界裡,沒有遊戲體驗可言,科技巨頭許諾的未來感、虛擬娛樂和他們毫不沾邊,貧窮讓大家相遇,忙忙碌碌,只為加密貨幣的小數點後幾位數。

【觀點】下沉市場中的元宇宙:我們造了一個「虛擬貧民窟」
圖源:TIME@Ezra Acayan

出租怪物的人被叫做「經理」,Albert Oasnon 就是其中之一,最多的時候手下有 20 個租客。

玩家一多,競爭就激烈,碰到加密貨幣全線暴跌,做任務換到的錢也越來越少,再加上今年三月份,Axie Infinity 被黑客入侵盜走了 6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Axie NFT 價格縮水 99%,曾經只要每天玩幾個小時手機就能養家糊口,如今有些人連租怪物的錢都無力償還。

Axie Infinity 的隕落沒有讓其他 NFT 遊戲吸取教訓,但吸取了一批窮人 NPC。

一部分玩家轉戰 Critterz,這是一款搭建在「我的世界」(Minecraft)裡的 NFT 遊戲,玩家可以買 Critterz 的 NFT 作為門票,訪問專屬的 Minecraft 世界,在裡面耕地、造建築、生產商品來獲得代幣獎勵,最多時一天能掙上 100 美元。

Critterz NFT=打工人圖鑑
圖源:PANewsCritterz NFT=打工人圖鑑

Big Chief在「我的世界」裡建了一個賭場,為了收集建築材料,他雇了一幫菲律賓孩子,每天給他打工 8 個小時來賺錢。

面對剝削童工的指責,Big Chief 還覺得很不服氣,覺得自己明明幫助了這些想賺外快的窮人:

「我不能告訴你每個小時收入是多少,但我可以告訴你,菲律賓人掙的錢很少,生活成本也很低。」

直到今年 7 月,「我的世界」開發商 Mojang 宣布禁止在遊戲裡玩 NFT 交易,玩家們再一次下崗。

比他們更慘的,可能只有礦場裡日夜兼工的顯卡了
圖源:PANews比他們更慘的,可能只有礦場裡日夜兼工的顯卡了

雖然沒有人關心這些打工人的死活,但這種僱傭模式也帶來了一些啟發。

Wolves DAO 成員 Mikhai Kossar 建議發展中國家的玩家可以在富裕玩家的世界中扮演 NPC:

「只是在世界上居住——也許做一份隨機的工作,或者只是來回走動、釣魚、講故事、當店主,一切皆有可能。」

這劇情怎麼莫名熟悉?

【觀點】下沉市場中的元宇宙:我們造了一個「虛擬貧民窟」
圖源:PANews

不想在元宇宙裡打工的人,可以創作並出售 NFT 作品,元宇宙裡的藝術家,你們掙到錢了嗎?

CryptoArt.io 只收錄了身價最高的一萬名 NFT 藝術家,第一名是 Pak,一個已經在數字藝術領域活躍了二十多年的數字藝術家,把自己的 NFT 送進蘇富比拍賣,他的團隊可以在 2 年的時間創作並賣掉 18 萬幅 NFT 作品,賺了 3.9 億美元。

而排在第 10,000 名的 chrisparks 賣了 8 幅 NFT,價值 2,084 美元。

【觀點】下沉市場中的元宇宙:我們造了一個「虛擬貧民窟」
圖源:CryptoArt.io
【觀點】下沉市場中的元宇宙:我們造了一個「虛擬貧民窟」
圖源:YouTube@Gamertag VR

NonFungible 顯示最近 7 天內,NFT 作品的平均售價是 461 美元,同時,售價最高的一幅 NFT 賣了 49 萬美元,這樣攤出來的平均價格,跟平均工資水平一樣沒什麼參考意義。

藝術家 Kimberly Parker 曾經在 NFT 交易網站 OpenSea 上,收集了一個星期的 NFT 銷售記錄,數據表明有一半的 NFT 作品售價不超過 200 美元。

你在新聞裡看到的動輒上千萬美元的 NFT 作品,只是統計圖裡最細的一線生機,而這統計的還是那些能賣出去的 NFT。

【觀點】下沉市場中的元宇宙:我們造了一個「虛擬貧民窟」
圖源:Kimberly Parker

至於那些沒有賣出作品的 NFT 藝術家,雖然還沒有掙到錢,但他們豐富了 NFT 交易市場,是一串串漂亮數據背後的無名英雄,以另一種 NPC 的形式,活躍於元宇宙中。

NVIDA 的 CEO Jensen Huang 曾經這樣描述他眼裡的元宇宙:很多人是這樣想的——當你說『虛擬世界』的時候,他們想像著戴上VR頭盔,但顯然不僅僅是這樣。我最喜歡的享受虛擬世界的方式之一是一大堆的機器人在虛擬世界中工作,並與物理世界中的其他機器人進行交流。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方式連接,不一定只有人類,可以是機器對機器。」

目前看來他才是真正的預言家,這些元宇宙裡的NPC,和機器又有什麼區別。

【觀點】下沉市場中的元宇宙:我們造了一個「虛擬貧民窟」
圖源:PANews

「加入元宇宙吧,你也可以在虛擬世界裡過上我的現實生活。」

或許又如一位 reddit 網友所困惑的:「web2.0 的時候,我們追求資訊共享、跨越地域和種族的交流,web3.0 的時候,我們發行貨幣,模擬娛樂,複製一個消費至死的地球,你們管這堆虛擬世界的玩具叫元宇宙?」

這是我們邁向未來必經的陣痛,還是某條岔路上竭澤而漁的巔峰?

圖片及資料來源

《A Crypto Game Promised to Lift Filipinos Out of Poverty. Here's What Happened Instead》by ANDREW R. CHOW and CHAD DE GUZMAN / MANILA,TIME

《Most artists are not making money off NFTs and here are some graphs to prove it》by Kimberly Parker

《NFT expert imagines a hopeful future where poor people serve as 'real-life NPCs' in games》by Andy Chalk,PCGAMER

《Can an NFT Game Throw a Lifeline to Asia's Poor?》by George Russell,AFP

《NFT Game Consultant Says Poor People Could Be NPCs》byKate Irwin,Decrypt

《Embracing the metaverse: Roblox's ambitious vision for building online worlds》by Janko Roettgers

Finder

NonFungible

CryptoArt.io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con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crypto_city_linecrypto_city_threadscrypto_city_telegram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upcoming

background
login_logo
logo

使用以下帳號繼續

繼續表示您已同意 服務條款與隱私政策

copy

【觀點】下沉市場中的元宇宙:我們造了一個「虛擬貧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