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股市一起跌!比特幣曾跌破 5 萬,它還是價值儲存手段嗎?
觀點 2024.08.06
比特幣近期暴跌,引發質疑其作為價值儲存手段的有效性。專家指出,比特幣具有長期潛力和稀缺性,能對抗美元購買力下降,但目前仍屬於波動性資產。

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很容易嘲笑比特幣——具體來說,嘲笑這種原始加密貨幣是一種價值儲存手段,是黃金的數位等價物。
比特幣週一隨金融市場整體下跌,一度跌破 50,000 美元,為 2 月份以來的最低水準,隨後收復了部分失地。紐約時間午後早些時候,該資產在 24 小時內下跌 9%,至 53,387.67 美元。
對於懷疑論者來說,比特幣的波動性就像是比利・克里斯托的喜劇老套路:「你的救世主現在在哪裡?」
「比特幣『價值儲存』論調現在被吹捧了,」彭博專欄作家喬・威森塔爾在 X(前 Twitter)上大肆宣揚。『比特幣看起來不像新黃金。它看起來像是穿著風衣的 3 支科技股。』
但對這個問題還有一種更微妙的看法,需要從形象的角度進行審視。
「我們不應該將保值資產與避險資產混為一談,」我的同事、CoinDesk Indices 產品主管 Andy Baehr 說道。「前者是一種長期預期資產,而後者是一種流動和快速市場資產。」
「長期」部分是關鍵。
在週一這樣的一天,日經指數下跌 12%,氣氛讓人聯想到 1987 年的「黑色星期一」,美國國債「往往會成為每個人都關注的避險資產」,Baehr 說道。與價格走勢相反的國債收益率處於 1 月份以來的最低水準。
比特幣顯然不享有避險資產的地位。
「毫無疑問,比特幣仍然是一種波動性資產,在許多情況下具有投機性,在許多情況下具有槓桿作用,在許多情況下具有交易性,」貝爾說道。「但它的特性很有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稀缺性、可移植性以及不受任何政府或公司政策影響的特性,使它成為一種真正有趣的資產,可以作為價值儲存手段。」
以這種方式看待比特幣的投資人認為,比特幣並不是日常市場波動的避風港,而是作為防止美元購買力不斷下降的保險政策。比特幣的供應量是可預測的,固定為 2,100 萬,不受立法機構心血來潮的影響。
貝爾說道:「那些長期持有比特幣的人,尤其是那些擔心……國家債務、央行政策等所有這些事情的人……感覺比特幣上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分母價值下降。」
他補充說,儘管這看起來有悖常理,但某種東西有可能同時成為風險資產和價值儲存手段。「使用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手段的人並非不知道它的波動性。」
Tezos 區塊鏈協議的聯合創辦人兼加密貨幣專家 Arthur Breitman 指出,比特幣的抗沒收性使其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價值儲存手段」。
他在回復 Weisenthal on X 時寫道:「如果……銀行帳戶被查封,比特幣就是一種很好的價值儲存手段。這是情境問題。」
在對威森塔爾的另一條回復中,加密數據服務公司 Messari 的聯合創辦人 Dan McArdle 引用了一篇舊貼文,他在貼文中描述了他對比特幣在不同類型的災難中表現的預期。
McArdle 在 2018 年寫道,它應該「在流動性危機情況下拋售,在主權債務 / 法定信心危機下上漲」。週一就是前者的一個例子。
至於更久經考驗的價值儲存手段,黃金價格週一下午下跌了約 1%。
「在比特幣還處於起步階段時,就拿它與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價值儲存手段進行比較是不公平的,」加密投資銀行 Galaxy Digital 的全公司研究主管 Alex Thorn 在談到與黃金的比較時表示。
他說,購買比特幣是「對其作為價值儲存手段的未來進行類似風險投資的賭注」。
「比特幣仍在被接受。這就是它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成長潛力的原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oresight News》
- 原文作者:Marc Hochstein, CoinDesk
- 編譯:鄧通,金色財經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