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文真的是下一波牛市風口嗎?專家:不,他正在殺死區塊鏈!
銘文交易顛覆多個區塊鏈,對以太坊等有智能合約的鏈帶來問題,但對比特幣可能有價值。然而,銘文交易需要中心化索引器,可能失去智能合約 NFT 的優勢。

銘文帶來的衝擊
銘文在近幾個月顛覆多個區塊鏈網路,其交易模式允許使用者直接在區塊鏈交易中寫入數據,例如將 NFT 的元數據(如圖像)附加到交易中。這使得該數據永久儲存在該交易中,無需智能合約的幫助。這對於不支持智能合約的比特幣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它允許在比特幣上(某種程度上)構建NFT或其它代幣。
然而,這種做法對於像以太坊、Arbitrum、Avalanche、Polygon 和 BNB Chain 這樣已經支持智能合約的 EVM 鏈來說,卻引起了一系列問題。最近,銘文交易在 Arbitrum、Avalanche、BNB Chain 等鏈上佔據了超過 50% 的交易量,導致了網路擁堵和交易費用的上升。根據 The Block 數據顯示,光是 Avalanche 使用者在五天內為銘文交易支付了超過 1,400 萬美元的燃氣費,這遠遠超出了平時的費用。
從 Dune Analytics 的數據上來看,在過去一週中,EVM 鏈上的大多數交易都是銘文。
- Avalanche - 91%
- Gnosis - 75%
- Goerli - 65%
- Arbitrum - 62%
- ZkSync Era - 58%
- Polygon - 40%
- Fantom - 32%

銘文交易與 NFT 的比較
銘文交易與標準 NFT 存在顯著差異。銘文交易在交易的元數據中記錄了預期的行動,例如鑄造或轉移代幣,而 NFT 則涉及實際在區塊鏈上的轉移或創建,按照智能合約的程式碼執行。銘文交易的成本優勢顯著,因為它們避免了與智能合約相關的高燃氣費用,對於不支援智能合約的比特幣來說,這或許是一個革命性的進展,因為它允許在比特幣上(在某種程度上)建立 NFT 或其他代幣。借助這個概念,Bitcoin Ordinals 在今年已經銘刻了超過 5,000 萬筆資料片段到比特幣上。

銘文和標準 NFT 之間的主要區別是:
- 銘文記錄預期的操作,例如鑄造或轉移代幣,位於交易的元數據中。
- NFT 涉及實際在區塊鏈上進行的轉讓或創建,根據智能合約的代碼。
比特幣銘文會歸零嗎?搞懂「10 個小知識」,助你判斷未來命運走向!
銘文交易的陷阱

銘文交易儲存的是使用者活動和數據的筆記(Calldata),並且這些數據分散在多個隨機交易中,使得即時理解這些數據幾乎不可能。為了理解銘文代幣或收藏的目前狀態,需要依賴於第三方(中心化)索引器來提供這些數據。這意味著兩個問題:
- 智能合約無法直接訪問這些數據;
- 應用程式也無法直接從區塊鏈讀取這些數據。
因此,您失去了使用智能合約的 NFT 所帶來的所有好處(協作性、可組合性等);而銘刻的使用案例有限。它們主要用於主要作為不可變的鏈上藝術品,但僅限於此。與 NFT 具有數百萬種應用案例不同,僅僅只是因為是否使用智能合約來運作的不同。
對比特幣網路的影響
比特幣網路前陣子也因銘文交易而經歷了網路擁堵,巔峰時期大約有 393,000 筆未確認的比特幣交易(目前僅剩下約 134,000 筆未確認交易)。這些銘文交易在確認交易中佔據了 50-60%,對網路造成了巨大壓力。由於這些交易對高費用敏感,但願意為便宜的區塊空間付費,導致交易費用上升。有人擔憂,這種現象可能會在比特幣走入牛市時導致更大的問題。
銘文交易在比特幣上可能有其價值,但對於已支持智能合約的 EVM 鏈而言,它們並未帶來任何新事物。事實上,銘文交易鼓勵了鏈外活動(索引器),這與 Web3 的精神相悖。
Web3 Academy 的 Kyle Reidhead 對此表示:「目前,銘文交易的熱潮主要是由投機者、機器人和垃圾郵件發送者驅動。他正在殺死區塊鏈!」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參考資料
展開
加密城市 CryptoCity 要求作者引用第一手資料來支持報導,包括白皮書、政府數據、原創調查,以及對業界專家的訪談。我們也會在適當情況下參考其他權威媒體的研究與分析。
加密詞條庫
- 比特幣(BTC)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