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莉莎莎質疑總統大選「作票」!區塊鏈能消除三大疑慮,台灣會開放電子投票嗎?

百萬YouTuber「愛莉莎莎」在總統大選後,發文質疑有作票嫌疑!區塊鏈技術,是否能成為投票爭議的解方呢?

百萬YouTuber「愛莉莎莎」在總統大選後,發文質疑有作票嫌疑!區塊鏈技術,是否能成為投票爭議的解方呢?愛莉莎莎質疑總統大選「作票」!區塊鏈能消除三大疑慮,台灣會開放電子投票嗎?


2024 總統大選落幕!愛莉莎莎喊「作票」,區塊鏈能解決?

2024 年台灣總統大選順利落幕,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拿下 558 萬票,成為台灣新一任總統。

大選結果出爐後,先前曾表態支持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的百萬 YouTuber「愛莉莎莎」,在個人 IG 限時動態中,PO 出多段開票影片,並質疑有作票嫌疑。查證結果出爐後,證實影片為錯誤訊息。

大選結果出爐後,百萬 YouTuber「愛莉莎莎」在個人 IG 限時動態中,PO 出多段開票影片,並質疑有作票嫌疑。
圖源:《Web3+》 大選結果出爐後,百萬 YouTuber「愛莉莎莎」在個人 IG 限時動態中,PO 出多段開票影片,並質疑有作票嫌疑。

每逢選舉,不在籍投票、海外投票、作票等議題,都會重新被拿出來討論,未來台灣的選舉是否能改採用電子投票?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的區塊鏈技術,是否能成為投票爭議的解方呢?


真的有「作票」嗎?真相為何?

愛莉莎莎在大選後,發限時動態質疑,投票箱底部白色紙板疑似有夾層、開票人員沒唱票或亮票、開票沒亮給外監人員看就喊無效票、把民眾黨票數寫少,或整疊無摺痕且票投 2 號,認為這些恐都是作票疑點,這番言論很快的也在 PTT 上引起討論。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aiwan FactCheck Center)針對影片回覆,表示有些影片中確實有疏失,不過大多都是錯誤訊息,或有剪接痕跡,提醒民眾不要受騙。

愛莉莎莎在遭到網友炎上後,也緊急道歉,坦承「作票」一詞用詞過當,用「不符合開票程序及諸多開票錯誤」比較合適。


三大優勢,看懂區塊鏈如何解決「電子投票」疑慮

要避免有作票爭議,「電子投票」就是解方之一。

這次總統大選過程中,民眾黨副總統參選人吳欣盈曾多次提到,可以透過修正電子簽章法推動電子投票,除了能提升投票率,也能保障 200 萬台商和駐外人員投票權。

民眾黨副總統參選人吳欣盈曾多次提到,可以透過修正電子簽章法推動電子投票,除了能提升投票率,也能保障保障 200 萬台商和駐外人員投票權。
圖源:《Web3+》 民眾黨副總統參選人吳欣盈曾多次提到,可以透過修正電子簽章法推動電子投票,除了能提升投票率,也能保障保障 200 萬台商和駐外人員投票權。

但許多人擔心,電子投票有重複投票、竄改的疑慮,以及可能被追查到自己投給誰,違反秘密投票原則等問題,因此直到現在,大多數國家也仍是採用傳統的投票方式。

以區塊鏈技術來說,透明、公開、無法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可以解決三個比較大的疑慮與爭議。


優勢一:降低開錯票爭議、提高投票率

只要有網路的地方就可以電子投票,因此可以不受所在地的限制,海內外的國民都能參與民主盛事。此外,更不受天氣影響,能進一步提升投票意願及投票率,並省下投開票所大批的人力成本。

透過區塊鏈將投票資料數據化,再將數據利用密碼學方法加密傳輸,就可以實現即時開票,不需要透過站務人員一張一張手動開票,除了可以加快開票速度,還能消除開錯票、亂唱票的爭議。


優勢二:消除作票疑慮

一般的電子投票在軟硬體系統上,可能有包括:統計票數的程式碼、組裝過程中是否有經過陸資企業等問題。

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可以避免系統被特定組織或機構,藉由中心化伺服器或系統偷偷作票、影響投票結果。鏈上的投票系統,只要工程師完成程式撰寫,放上鏈上後,就沒有人可以再做變更,能進一步消除作票疑慮。


優勢三:實現秘密投票原則

投票必須做到「秘密投票」,也就是不需要讓別人知道你投給誰。但如果使用電子投票,很難避免在確認投票人身份過程中,留存下個人資料及投票結果紀錄等問題。

以區塊鏈技術來說,「去中心化身份(DID)」及「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等技術,是解決「確認身份、實現秘密投票原則」這兩件事情上,目前比較好的方法。


解方一:去中心化身份(DID)

DID 主要的功能有兩個,第一,是可以掌控自己的身份;第二,是在證明身分時,同時保有隱私。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走進酒吧,不必給他人身分證件,透過 DID 資料,就能讓店員知道自己符合規範年齡。這可以避免對方取得身分識別之後,複製或記錄下來盜用。

因此,DID 可以確認投票者的身份、國籍,再透過一串密碼(私鑰)進行投票,就可以保護投票的匿名性。

「去中心化身份(DID)」及「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等技術,是解決「確認身份、實現秘密投票原則」這兩件事情上,目前比較好的方法。
圖源:《Web3+》 「去中心化身份(DID)」及「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等技術,是解決「確認身份、實現秘密投票原則」這兩件事情上,目前比較好的方法。


解方二: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

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s)技術允許一方在無需揭示實際數據內容的情況下,證明他們擁有某些數據。

例如,某網站需要用戶滿足 18 歲以上的限制,若能使用零知識證明技術,用戶在網站上註冊時,不需要提供確切的出生日期,而是使用該技術建立一個證明,顯示自己的年齡足夠。

台灣數位賦能顧問集團 LeadBest 旗下品牌 Web3 Business 區塊鏈團隊,最近就推出了「ZK Vote電子投票」解決方案,用戶透過身分證、健保卡完成身份驗證後,搭配零知識證明機制,在完全匿名情況下投票,同時結合加密機制,讓投票數據難以被駭客解讀或修改,防止同一個身份多次投票。


區塊鏈電子投票有哪些門檻?

已經有多個國家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投票與測試。

例如泰國民主黨在 2018 年,有超過 12 萬名選民,透過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式進行投票;瑞士中部的楚格市(Zug)在 2018 年,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小型的測試型市政投票;日本茨城縣筑波市也於 2018 年 9 月,首次以區塊鏈系統進行公投測試,讓 119 位市民決定當地的科技發展項目。

雖然區塊鏈技術,看似可以解決電子投票大多數的疑慮,但是要導入到全國性的大規模選舉來說,仍有許多門檻需要克服。


門檻一:數位落差、操作普及性

紙本選舉已行之有年,即便在投票所外張貼了「投票注意事項」,還是有很多民眾不清楚投票規則,最後因毀損票券、印泥沾染、蓋私章等各種因素,導致廢票。

雖然電子投票可以解決不在籍投票問題,但也不能忽略城鄉差距及數位落差問題。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2022 年度《台灣網路報告》,年齡 70 歲以上,教育程度在小學及以下,且居住在雲嘉南等地者,屬於這數位時代下,相對弱勢的族群。

除了硬體載具、網路基礎建設之外,許多偏鄉地區的高齡長者家中也未必有合適的設備,因此也未必能真正提升全民投票的便利性。

雖然電子投票可以解決不在籍投票問題,但也不能忽略城鄉差距及數位落差問題。
圖源:《Web3+》 雖然電子投票可以解決不在籍投票問題,但也不能忽略城鄉差距及數位落差問題。


門檻二:公平正當性

歐美不少國家過去嘗試導入電子投票,也產生不少爭議及問題。

巴西從 1996 年就開始採用電子投票,但在 2021 年還是出現極右派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稱電子投票系統作票容易;2000 年美國總統選舉時,也曾因佛羅里達州的「蝴蝶式對開選票」設計混亂,影響選民進行投票。

傳統的電子投票系統在設計和執行上,還是有不少缺陷及進步空間,上述例子也都沒有在投票系統中,結合區塊鏈技術。區塊鏈仍是非常新的技術,要能夠導入全國性的大選,還需要將政府政策、系統開發等因素一併考慮進去。

綜合以上原因,現階段多數網友還無法接受傳統電子投票。若電子投票若要結合區塊鏈技術,也還是需要時間醞釀。台灣要走向電子投票時代,恐怕還沒這麼快。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con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crypto_city_linecrypto_city_threadscrypto_city_telegram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upcoming

background
login_logo
logo

使用以下帳號繼續

繼續表示您已同意 服務條款與隱私政策

copy

愛莉莎莎質疑總統大選「作票」!區塊鏈能消除三大疑慮,台灣會開放電子投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