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加密樞紐」!香港發牌照、中國推數位人民幣,港中台誰能勝出?
金融 2023.04.28
香港成立「Web3.0 協會」,還預計在六月發出交易所牌照;中國近日也擴大「數位人民幣」使用範圍,在加密產業發展的競賽上,港中台誰能勝出?

香港官方擁抱 Web3 腳步加快,不僅成立「Web3.0 協會」,還預計在六月發出交易所牌照,並開放散戶買幣,香港財政司司長日前表示,共有超過 80 家虛擬資產公司,將在香港開展新業務。
「2023 香港 Web3 嘉年華」(Web3 Festival)於 4 月 12 日到 15 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開,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項目,以及對區塊鏈、加密貨幣技術的愛好者聚集,KryptoGO 創辦人歐曜瑋也前往參加,以下是他對香港加密產業的四大觀察,以及對港中台 Web3 產業發展的分析。
香港 Web3 嘉年華的四大觀察
觀察一:香港積極發展 Web3
此次前去香港,我看到它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虛擬通貨市場上擁有豐富的資本、人才、資源和網絡,具有獨特的優勢。
香港政府的措施也相當具體,包括發放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牌照、打造自己的穩定幣、全球最大的虛擬資產交易所、交易中心市場等等。此外,香港 Web3.0 協會成立,旨在推動技術變革和產業升級,為業界建立產業標準。香港政府也積極打造 Web3.0 樞紐,聯通數位人民幣和虛擬貨幣服務。
具體來說,香港將投入超過 7 億港元來加速數位經濟的發展,並且計劃推出自己的穩定幣。例如:ZA Bank 作為香港的虛擬銀行,致力於為 Web3 企業提供基本銀行服務,包括結算銀行的角色。
這可以讓 Web3 企業更容易獲得必要的銀行服務,使其更容易在香港註冊和運營。此外,ZA Bank 也開始向來自 Web3 社群的本地中小企業,或新創企業提供線上開戶服務,這可以為這些企業提供更便捷的銀行服務,加速其業務發展。
香港政府還採取了以下措施,以促進數字經濟和 Web3.0 的發展:
- 發放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牌照,規範虛擬資產市場。
- 撥款超過 7 億港元支持數位經濟發展,並投入 5000 萬港元到數位港和科學園促進 Web3 產業。
- 鑄造數位港元穩定幣,與國家合作發展數字貨幣服務。
- 建立全球最大的虛擬資產交易所和算力交易中心市場。
- 成立規模為 1000 萬美元的 Web3Hub 生態基金,提供財政激勵、技術賦能和落地加速等支持。
- 吸引全球 Web3.0 項目和人才,建立完善的法規制度,並推出「人才服務窗口」。
- 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深入科技研發,創新分布式賬本技術(DLT)應用。
- 投資 600 億港元成立香港投資管理公司,類似於淡馬錫。
這些措施,顯示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虛擬通貨市場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
香港不僅擁有健全的金融監管體系,和豐富的金融資源,還有許多具有創新精神的虛擬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可以為虛擬通貨市場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因此,香港在虛擬通貨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可以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服務,並推動虛擬通貨市場的發展。
香港政府在 Web3 Festival 2023 上宣佈了一系列舉措,包括實施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的許可制度,和計劃推出自己的穩定幣。這些政策有望在美國加密友好銀行遇到困境後,吸引大量 Web3 資金流入香港,結合香港世界級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大陸人才,使香港成為領先的 Web3 創新和創業中心。
觀察二:港中台 Web3 發展各有千秋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虛擬通貨市場上擁有豐富的資本、人才、資源和網絡,具有獨特的優勢。 香港的金融監管和法律制度相對完善,國際化程度高,能吸引國際投資者和企業進行合作。 此外,香港還作為中國國內資本走向國際的橋樑,能夠迅速吸引到國際資本,進行跨境金融交易和投資。
中國企業則是在區塊鏈技術基礎建設,和應用場景方面相對較強,並且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和技術優勢,且中國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方面,逐漸成熟和規範化,政府態度也越來越開放。
相比之下,台灣在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略為落後,但在區塊鏈技術研究和應用方面具有優勢。
台灣企業在區塊鏈智慧合約,和資產管理方面具有領先地位,台灣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仍有相對優勢。
我也認為,中國在全球加密貨幣產業中佔有極大的份額,包括挖礦、交易等多個領域都有非常強大的存在感;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市場、穩定的政治環境、優秀的法律體系和多語言優勢等特點,使得其在虛擬通貨市場中具有相對的優勢。
相比之下,台灣在加密貨幣市場上的地位相對較小,但是在某些特定領域上也有較為優秀的表現。例如,台灣的區塊鏈技術發展相對較為成熟,吸引了眾多的區塊鏈初創企業和投資機構。此外,台灣的政治環境相對穩定,法律體系也相對完善,有利於虛擬通貨市場的發展。
然而,相較於中國和香港,台灣在虛擬通貨市場上的發展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包含相關法律法規、金融監管、市場規模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的不足,相對於中國和香港的國際化水平,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曝光度和知名度也有待提高。
觀察三:數位法幣的發展
中國政府正在推進數位人民幣,我認為這是一個大趨勢,顯示出中國政府對於區塊鏈和數位貨幣的重視。
雖然某方面來說,數位人民幣可能會吸納一部分穩定幣的資金,因為它的發行和管理更受到政府的支持和監管,對投資者而言更加穩定可信;但另一方面,穩定幣具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和技術優勢,例如它們可以實現跨境轉移和交易可公開驗證等功能,因此仍然有自身的市場和發展機會。
無論如何, 我相信,數位人民幣的推出,可能會促進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並且可能促進全球對於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的認知和普及。
至於台灣是否適合跟進數位人民幣的發展,如果台灣希望在區塊鏈和數位貨幣領域上有更多的發展機會,那麼跟進數位人民幣的發展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這需要台灣政府在政策、法規和技術上的全面支持和投入,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的應用,加強交流和學習,提升市場競爭力。
觀察四:台灣業者與中港的合作方向
作為台灣業者,我認為未來中國、香港、台灣的虛擬通貨市場競爭格局將會更加激烈。中國的大型企業已經積極介入這一領域,政府也正在推動數位人民幣的發展,這些都顯示出中國對虛擬通貨市場的重視程度。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法律法規、監管機制等方面擁有較大的優勢,同時也可以依托香港作為門戶的地位,吸引更多海外資本和企業進入虛擬通貨市場。而台灣在技術研發方面較具優勢,例如在區塊鏈技術方面已經有不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司和項目。
我對中國、香港虛擬通貨市場的未來發展抱有樂觀態度。隨著政策的進一步開放和市場的不斷壯大,這一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
至於合作方面,我可以舉 KryptoGO 與 Dow Jones 的合作為例,Dow Jones 集團擁有傳統金融界的良好聲譽,以及幾十年來在 WSJ 等新聞媒體提供豐富的資訊和分析,結合他們的風險資料庫,以及我們在 VASP(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合規的專業。

我們會共同為 VASP 這個新的產業類別提出解決方案,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產品應用等方面進行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通過更多與中國、香港等地的企業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市場,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關於中國、香港、台灣三個市場之間的競爭格局和合作前景,我認為這三個市場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也都存在著發展和挑戰。如果能夠合作共贏,進行技術和產品交流,相互學習和促進共同進步,這將有利於整個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產業的發展。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Web3+》的立場)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Web3+》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