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比特幣紀錄片播出!中本聰是Peter Todd?本人用這句話否認
HBO 紀錄片《比特幣之謎》將比特幣開發者 Peter Todd 認定為中本聰,引發熱議。然而,Todd 否認此說法,稱這是捕風捉影,並強調他曾多次以幽默方式自稱中本聰,僅為支持創辦人保持隱私的權利。

富比士:HBO 紀錄片將 Peter Todd 認定為中本聰
《加密城市》此前報導,HBO 宣布將播出《比特幣之謎》紀錄片,導演霍巴克(Cullen Hoback)曾給出暗示,讓許多人猜測本片可能會揭曉中本聰的真實身份。
截至撰稿時,本紀錄片正在播出,但紀錄片片段卻在播出前就被洩露到社群上,而《富比士》最新報導則稱, HBO 紀錄片把開發者 Peter Todd 認定為中本聰。
霍巴克在片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結論,認為 Peter Todd 就是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他在鏡頭前直接向 Todd 和 Blockstream 公司執行長 Adam Back 提出了這一猜測。
綜合外媒報導與加密貨幣自媒體 db 的總結,霍巴克的結論是基於以下幾點來推斷:
- 2010 年,Todd(使用新帳號)在 Bitcointalk 上回覆中本聰; HBO 聲稱他不小心透過自己的帳號完成了中本聰的貼文,兩個帳號在後續幾天都沈默了。
- 一位文件提供者聲稱 Todd 使用「John Dillon」這個假名來推廣按費用替換(RBF)概念,兩者都使用了英式 / 加式拼字。
- Todd 在 2008 年發布比特幣白皮書時只是一個 20 多歲的藝術系學生。而中本聰的發文規律跟學生的時間表吻合,在週末會更頻繁發文。
- 霍巴克把 Todd 在某次聊天記錄中提到「犧牲比特幣」的說法,解讀成他承認銷毀了中本聰持有的 110 萬枚比特幣。
在紀錄片中,Todd 否認了霍巴克的推論,稱這些推測「荒謬」且「很有趣」,他表示:
「當你把這段放進紀錄片裡,很多比特幣玩家看到後會覺得非常有趣,因為這又是一個記者完全搞錯重點的例子。」

Peter Todd 是誰?
Peter Todd 是一位加拿大的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從 2012 年開始就為比特幣代碼做出貢獻,並在社群媒體上自稱為「加密時空魔法師」(cryptochronomancer)。
Todd在比特幣社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 2015 年至 2017 年的「區塊大小之爭」中。他站在「小區塊」陣營一方,主張保持比特幣1MB的區塊大小限制,與主張增加區塊大小以實現更快更便宜交易的「大區塊」陣營對立。
最終,「小區塊」陣營獲勝,導致「大區塊」支持者分叉出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
除了參與比特幣核心開發,Todd 還創立了 OpenTimestamps 項目,這是一個為區塊鏈時間戳提供標準格式的開源專案。他還參與了一些「比特幣 2.0」項目,如 Counterparty、Mastercoin 和 Colored Coins。

Peter Todd 否認自己是中本聰
在 HBO 紀錄片播出前幾個小時,Peter Todd 向幣圈媒體《CoinDesk》寄信,明確否認了自己是中本聰的說法。
Todd 表示,如果霍巴克將他認定為中本聰,那就是在「捕風捉影」:
「當然,我不是中本聰。諷刺的是,這位以製作《匿名Q風暴》(匿名者 Q:陰謀論風暴)紀錄片聞名的導演,現在也採用了 QAnon 式的陰謀論思維方式。」
Todd 承認接受了霍巴克的採訪,並確認流出的片段並非深度偽造(Deepfake)。但他強調,自己在影片中說「我是中本聰」只是一種玩笑。Todd 解釋,他曾經開過很多次這種玩笑,以支持真正的中本聰保持隱私的權利。
Todd 還提到 2019 年在「What Bitcoin Did」Podcast 中的一次採訪,當時他就說過:「我是中本聰,就像其他所有人一樣。」這明顯是一種幽默的表達,而非承認自己是中本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Todd 是比特幣的早期開發者之一,但他從未被視為中本聰真實身份的主要人選。
在多年來的調查中,哈爾芬尼(Hal Finney)、尼克薩博(Nick Szabo)和亞當貝克(Adam Back)等人更常被認為是中本聰,但他們都否認了這一說法。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