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區塊鍊等新興技術的世界很精彩,新的領域必然帶來新的財富機會,一些躋身新領域的人們是為了理想、為了改變世界;一些是為了窺見財富的倩影,想早日成為讓一些人憧憬的「大佬」。
追求財富並不是什麼「政治錯誤」,人類歷史上的一些進步也是靠一些本心只想追逐財富的人誤打誤撞出來的。但以正確的姿勢來積累財富絕對是顛撲不破的「政治正確」。比如,在虛擬貨幣交易所玩合約,你必須要懂得「正確地維權」才能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小。
劉律師就碰到這樣一個案例:某中國客戶,經朋友介紹,在某虛擬幣交易平台玩合約,累計爆倉虧損達 100 萬美元之多。客戶懷疑自己是被做局給騙了,像這種情況,客戶可以維權嗎?
答案當然是:能!但是要懂得正確的維權姿勢。這就需要我們從以下方面展開來講講:
01 確定交易所屬性
依法維權的前提是我國法律對涉及的糾紛具有管轄權,所以確定交易所的屬性至關重要。
從《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289 號文)、《關於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9.4 公告)、《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9.24 通知)等規定紛至沓來以後,幣圈出海已成為共識,如果交易所是註冊在其他國家或地區,那麼我國的法律就鞭長莫及,維權的難度就增加了。
如果交易所註冊在國內,相對而言,維權成功的概率會更大。一般來說,通過查詢交易所官網的介紹、網站 IP 地址、註冊交易賬戶時的《服務協議》中有關交易所的描述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交易所的註冊地了。
02 確定能否適用法律
對於註冊在國內的交易所,當然優先考慮適用我國法律;對於境外的交易所或者《服務協議》中明確約定適用域外法律管轄的交易所(如以歐意的《服務協議》為例,約定相關爭議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原則上以約定為準,但是也並不能完全排除我國大陸地區法院的管轄。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72 條規定,在財產權益糾紛中,如果被告在我國境內沒有住所,但合同是在我國簽訂或履行,或者被告在我國由代表機構的,可以由合同簽訂地、履行地、侵權行為地、代表機構住所地等地的法院管轄。
上述的「履行地」當然包含支付錢款人(受害人)住所地;「侵權行為地」固然也包含侵權結果發生地(也是受害人住所地)。也就是說,即使對於海外的交易所,也並不必然排斥適用我國法律。
但是,不得不提的一個現實情況時,涉虛擬貨幣類案件很多法院的天然反應就是排斥,本質原因是法律依據不足。此外,即使維權人拿到針對海外交易所或其他機構、個人的勝訴判決,如何執行也是一個難以突破的現實困境(境外+ 虛擬貨幣的法律屬性問題)。
03 維權「三步法」
鑑於上述維權困境,我們針對性地提出「維權三步法」,來幫助受害人更好地進行維權。
對虛擬貨幣交易所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近些年所謂的「幣圈出海」,對於一些機構來說僅僅是把服務器移到海外,一些團隊會像徵性地「僱傭」一些海外代理人(實際老闆仍在國內),一些團隊人員都不用肉身出海。
在正常的市場風險中,玩合約爆倉虧損,多數理性人也只能認栽;但如果是被人(甚至交易所也參與其中)做局割了韭菜,韭菜們還忍氣吞聲的話,那豈不真的是「竟無一人是男兒」了。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被人割了韭菜,可以找專業律師進行諮詢。
維權也需要勇氣、魄力和智慧。如果您恰巧擁有前者(「智慧」部分完全可以委託專業律師操作),就可以按以下步驟來進行:
第一步:確定違規交易所的實際控制人、代理人、銀行賬戶持有人等相關人員的信息(以下簡稱「維權對象」)。根據我們團隊的辦案經驗,受害人,尤其是「資深受害人」(受害時間長、損失金額大等情形)一般都能精準地識別出維權對象,包括且不限於他們的名字、聯繫方式、辦公地址甚至是住址、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如果沒有前述信息可以委託律師梳理相關證據後調取。
第二步:聯繫維權對象協商、談判。開始這一步前,受害人需要整理好相關的證據材料,包括交易賬戶信息、交易流水、交易所及維權對象的身份或主體資料、聊天/ 通話記錄(尤其是維權對像有喊單、誘導性交易等證據)等。在實踐中,強勢的受害人或者受害人集體維權的話,一般可以給維權對象帶來一定壓力,他們也願意賠償受害人部分損失;如果維權對像也很強勢,或者賠償的數額達不到受害人的預期時就有必要由專業律師介入。在我們的實際辦案中,律師和維權對象談判時會更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律師提出的訴求也更為維權對象所重視。實踐中,由律師介入的維權談判不乏幫受害人挽回50% 甚至全額損失的案例。
第三步:啟動訴訟(刑事控告、民事起訴)。在協商、談判沒有取得有效進展的情況下,受害人要及時啟動訴訟程序,首先以刑事控告為優先,以民事起訴為補充。以第二步中的證據材料為依托,受害人根據個案情形考慮詐騙、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經營、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等罪名在所在地公安機關提起刑事控告。實踐中,有些維權對像在公安機關受理控告後,不用等到正式立案就會主動聯繫受害人商談退賠事宜。立案以後,如果維權對像想要獲得從輕處理的機會,大都會主動退賠來獲取受害人諒解。但如果公安不立案,受害人就只能走民事起訴的程序,民事訴訟一般週期較長,且獲得賠付的可能性比刑事控告的概率小,還存在著不被法院受理的情形。
無論是刑事控告還是民事起訴,我們都不建議受害人 DIY,畢竟司法活動對於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要求都很高;且司法救濟原則上都是「一事不再理原則」:刑事控告或民事起訴一旦不受理、駁回起訴/ 訴求,基本上就宣告了司法救濟程序的終結。所以,維權第三步最好在專業律師的指導下進行。
04 結語
幣圈神話,往往是由數不清的韭菜們艱辛積累的財富所造就。投資有風險,在幣圈更應該時刻謹記。當然,如果一定要去嘗試,請務必牢記本文中的風險提示,為以後的維權之路做下堅實的鋪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oresightNews》
- 原文作者:劉正要,上海曼昆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