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支付方式詳解!1張圖看懂信用卡網路,穩定幣有哪些機會?
穩定幣正在改變資金流動方式,具有低跨境費用和即時結算的優勢,市場潛力巨大,未來有望成為金融機構的標準支付方式。

穩定幣代表了自信用卡以來支付形式最具變革性的進化,它們改變了資金流動方式。憑借低廉的跨境費用、近乎即時的結算以及對廣泛需求貨幣的全球獲取,穩定幣有能力改進金融系統。對於那些保管支撐數位資產的美元存款的人來說,它們也可以是獲利可觀的業務。
目前,全球穩定幣的總量超過 1,500 億美元。有五種穩定幣的流通量超過 10 億美元:$USDT(Tether)、$USDC(Circle)、$DAI(Maker)、$FDUSD(Binance)和 $
PYUSD(PayPal)。我相信我們正朝著一個擁有更多穩定幣的世界前進——一個每個金融機構都將提供自己穩定幣的世界。
我一直在考慮隨著這一成長而出現的機會。我認為,觀察其它支付系統的成熟,特別是信用卡網路,可能會提供一些啓示。
信用卡網路和穩定幣網路相似程度如何?
對於消費者和商戶來說,所有穩定幣應該都感覺像美元。但實際上,每個穩定幣發行者對美元的處理方式各異,這源於不同的發行與贖回流程、支撐每種穩定幣供應的儲備、不同的監管制度、財務審計的頻率等等。解決這些複雜性將是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
我們之前在信用卡中見過這種情況。消費者使用幾乎可替換但實際上並不完全可替換的資產進行消費,這些資產作為美元(它們是對美元的貸款,但這些貸款不可同日而語,因為人們的信用評分各不相同)。有一些網路——如 Visa 和 Mastercard——負責整個系統中的支付協調。而且兩個系統中的利益相關者(最終可能會)看起來相似:消費者、消費者的銀行、商家的銀行和商家。
一個例子可能有助於說明網路結構的相似性。
假設你外出就餐,用信用卡支付帳單。那麽你的支付如何進入餐廳帳戶呢?
- 你的銀行(信用卡發行銀行)會授權交易,並將資金發送到餐廳的銀行(稱為收單行)。
- 一個互換網路——如 Visa 或 Mastercard——促進資金交換,並收取小額費用。
- 收單行隨後將資金存入餐廳的帳戶,但會扣除一筆費用。

現在假如你想使用穩定幣支付。你的銀行,銀行 A,發行 AUSD 穩定幣。餐廳的銀行,銀行 F,使用 FUSD。這是兩種不同的穩定幣,雖然它們都代表美元。餐廳的銀行僅接受 FUSD。那麽 AUSD 的支付如何轉為 FUSD 呢?
最終,這一流程會與信用卡網路的流程非常相似:
- 消費者的銀行(發行 $AUSD)授權交易。
- 一個協調服務進行 $AUSD 到 $FUSD 的交換,並可能會收取小額費用。這個交換可以通過幾種不同的方式進行:
- 路徑 1:利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穩定幣對穩定幣交換。例如,Uniswap 提供多個流動池,費用低至 0.01%。(3)
- 路徑 2:將 $AUSD 兌換成美元存款,然後將該美元存款存入收單行以發行 $FUSD。
- 路徑 3:協調服務可以在網路中相互抵消資金流動;這可能僅在規模達到時才會實現。
- $FUSD 被存入商家的帳戶,可能扣除一筆費用。

類比開始出現差異的地方
上述內容描繪了我認為信用卡網路和穩定幣網路之間的明顯相似的地方。它還為思考穩定幣在何處開始有效地升級和超越信用卡網路的某些元素提供了有用的架構。
第一個不同之處在於跨境交易。如果上述場景是一個美國消費者在義大利的餐廳消費——消費者想用美元支付,而商家想收取歐元——現有的信用卡會收取超過 3% 的手續費。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上穩定幣之間的轉換,手續費可能低至 0.05%(相差 60 倍)。將這種費用降低的幅度廣泛應用於跨境支付,就會清楚地看到穩定幣能夠為全球 GDP 增加多少生產力。
第二個不同之處在於從企業到個人的支付流程。支付被授權與資金實際離開付款人帳戶之間的時間非常迅速:一旦資金被授權,就可以離開帳戶。即時結算既有價值又受到追捧。此外,許多企業擁有全球化的勞動力。跨境支付的頻率和金額可能遠高於普通消費者。勞動力的全球化趨勢應為這一機會提供強勁的助力。
思考未來:哪裡可能存在機會?
如果網路結構之間的比較在方向上成立,那麽它有助於揭示可能存在的創業機遇。在信用卡生態系中,主要企業通過協調、發行創新、形態因素的賦能等方式崛起。穩定幣同樣適用。
之前的例子主要描述了協調的角色。這是因為移動資金是一個大生意。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 和 Discover 的市值都至少在數百億美元,總價值超過 1 兆美元。多個信用卡網路的存在表明競爭是健康的,市場足夠大以支持主要企業。可以合理推測,在成熟市場中,穩定幣的協調也將存在類似的競爭。我們只有 1-2 年的時間來建立足夠的基礎設施,以便穩定幣能夠大規模成功。新創業公司仍然有足夠的時間來追求這一機會。
穩定幣發行是另一個創新產業。類似於企業信用卡的成長,我們可能會看到企業希望擁有自己的白標穩定幣的相似趨勢(深潮注:白標穩定幣是指由企業或組織發行的穩定幣,這些穩定幣的品牌和標識是由發行方自定義的,而不是由穩定幣的技術提供者所標識。)。擁有支出單位可以更好地控制整個會計流程,從費用管理到處理外國稅收。這可能成為穩定幣協調網路的直接業務線,也可能是新興創業公司的機會(例如,類似於 Lithic)。這種企業需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可能會導致更多新企業的出現。
發行還可以通過許多方式變得越來越專業化。考慮分級的出現。在許多信用卡中,客戶可以支付預付費用以獲得更好的獎勵結構,例如 Chase Sapphire Reserve 或 AmEx Gold。一些公司(通常是航空公司和零售商)甚至提供專屬信用卡。如果穩定幣獎勵分級也出現類似的實驗,我對此並不感到意外。(4) 這同樣可能為創業公司提供一個機會。
在許多方面,所有這些趨勢相互促進成長。隨著發行的多樣化,協調服務的需求也隨之增加。隨著協調網路的成熟,這將降低新發行者競爭的門檻。所有這些都代表著巨大的機會,我期待在這個產業看到更多的創業公司。從長遠來看,這些市場將達到兆美元規模,應該能夠支持許多大型企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深潮 TechFlow》
- 原文作者:Alana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