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金錢心理學》作者不藏私!分享「10 大建議」,讓你更容易賺錢?
《金錢心理學》作者Morgan Housel為加密投資者提供建議,強調市場泡沫的歷史將重演,人類對貪婪和恐懼的反應始終一致。

Morgan Housel 是 Collaborative Fund 的合夥人,曾經是《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他曾兩度贏得美國商業編輯與記者協會頒發的最佳商業獎,兩度入圍羅布傑出商業財經新聞獎,同時也是全球暢銷書《The Psychologyof Money》(金錢心理學)的作者。
在本期訪談中,Morgan 提供了針對加密貨幣投資人的十個關鍵建議。這些建議涵蓋了具體的投資策略,Morgan 的見解深入淺出,不僅適用於加密貨幣市場,也適用於更廣泛的投資產業,是對所有級別投資人都極具價值的資源。
- 主持人:David & Ryan,BanklessPodcast
- 主講人:Morgan Housel,作家
- 原標題:《10 Lessons for Crypto Investors With Morgan Housel》
歷史重演,不可避免
- Morgan Housel 堅定地認爲,無論是 100 年後還是 200 年後,市場泡沫仍將存在,就像 1999 年的科技泡沫和房地産泡沫一樣。他指出,歷史上的泡沫事件,無論是 100 年前還是200年前,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 Morgan 解釋說,歷史重演的原因在於人類對貪婪、恐懼、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反應方式始終如一。無論是在金融、醫學、軍事還是物理學等產業,人們對這些主題的反應都有著驚人的一致性。
- Morgan 提到了經濟學家 Hyman Minsky 的「金融不穩定假說」,該理論認爲,如果市場從未經歷衰退,人們會變得過於樂觀,從而積累大量債務,最終導致衰退。他強調,穩定性本身會導致不穩定,過度的穩定會推動系統走向不穩定。
- Morgan 指出,每次市場崩潰或衰退後,人們總是在尋找責任人,但實際上,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社會正常運作的一部分。他認爲,試圖消除市場週期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 儘管 Morgan 認爲作爲整體社會或產業來說,打破這種週期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他也提到個人層面上仍有希望。個人可以透過認識到這些重複的模式,並在自己的投資和決策中避免重蹈覆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擺脫這種循環。
- Morgan 強調,如果一個投資在一年內可以增值 5 倍,那麽它同樣有可能在一年內損失 80% 的價值。這在加密產業尤爲明顯,有時在一年內增值十倍,但也可能在零星新聞的影響下一年內跌去 80% 至 90%,甚至有的「垃圾幣」可能完全歸零。
- Morgan 提到,許多人在牛市中期首次進入加密市場,錯誤地認爲牛市還會持續很長時間。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處於市場週期的另一端,進入了熊市,並經歷了熊市的全部過程。這個過程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會離開。
- Morgan 提到,在金融事務中,如果你能完成「我是一個 XX 投資人」的句子,那麽你幾乎已經將你的身份與你的投資方式聯繫起來了。在牛市中,人們可能會認爲自己是聰明或富有的,但在熊市中,這種認同可能會轉變爲「我是一個失敗者」或「我是一個窮人」,這種身份與市場波動的緊密聯繫可能會對個人造成傷害。
- Morgan 引用了哈瑞・杜魯門(Harry S. Truman)的話,指出下一代從前一代那裡學到的東西很少,除非經歷了親身體驗。在金融事務中,如果你從未經歷過 50% 的下跌,你可能無法真正理解這種經歷。每一次熊市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你經歷過多次熊市,下一次的熊市也可能完全不同。
誇大收益的心理影響
- Morgan 提到,市場具有集體記憶,市場由參與者的集體意識構成。不同的市場參與者,根據他們的年齡和經歷,會對相同的事件有不同的反應,每一代人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理解風險。例如,經歷過大蕭條的年輕成年人可能會終生對金融市場保持警惕,而那些在大蕭條時期還是孩子的人可能只是從父母那裡聽說過這些故事。
- Morgan 強調,人們在 15 至 30 歲這個年齡段所經歷的事情對他們的一生影響深遠。在這個階段,人們的大腦仍然具有可塑性,同時他們開始承擔起社會責任,因此這個時期的經歷會深刻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不同代際之間對金融觀點的理解也存在差異。
- Morgan 指出,在牛市中,人們往往因爲羨慕他人而不滿足於自己的收益。他認爲,這種羨慕是導致牛市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一些社交媒體上,人們傾向於誇大或甚至虛構自己的成功,這可能導致他人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和羨慕心理。
- Morgan 認爲,由於社交媒體的影響,市場週期變得更加迅速。在加密產業,這種現象尤爲明顯,市場的上升和下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
金錢、幸福和個人價值觀
- Morgan 提到,在牛市中,尤其是在加密貨幣市場,人們常常會展示自己的財富,這在社交媒體上尤爲明顯。他指出,這種行爲容易導致人們羨慕他人,而不是專注於自己的進步和成就。
- Morgan 認爲,雖然金錢可以帶來一定程度的幸福,但它只能解決與金錢相關的問題。真正的幸福還包括健康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心理狀態和滿足的生活方式。
- Morgan 還提到,成功人士的日程通常包含大量的非結構化空閒時間。這種看似低效的安排實際上爲創造性思考和解決問題提供了空間。與之相反,那些將每一分鍾都安排得滿滿當當的人往往沒有時間進行創造性思考。
- Morgan 引用了音樂製作人 Rick Rubin 的話,指出只有在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之後,人們才會意識到自己並沒有感到與之前有所不同,這可能導致絕望。他強調,金錢並不能完全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感受。許多人實際上渴望的是簡單、獨立的生活,但他們卻錯誤地追求高地位。地位是一個永遠無法贏得的遊戲,因爲總有人比你更富有、更漂亮或更幸福。
- Morgan 提到,許多人可能在資產上是億萬富翁,但他們背負著超過這些資產的「社會債務」。這種債務源於對他人印象的需求,以及對展示自己身份和價值的渴望,Morgan 將這種現象形容爲一種負擔。
- Morgan 指出,金錢可以以兩種方式使用:一是作爲工具來提升個人幸福,二是作爲他人評價自己的標準,許多人錯誤地將金錢用作後者,即作爲他人評價自己成功與否的計分牌。如果人們能夠減少這種需求,他們就能更好地利用金錢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 主持人表示,當人們將金錢視爲提升自由的工具時,是與金錢最爲健康的關系。追求地位是一個沒有盡頭的累人遊戲,而將金錢視爲工具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生活。
- Morgan 提到,許多消費品,如汽車和房屋,其價值常常被誤解。例如,一輛高端豐田汽車實際上可能比入門級寶馬更好,因爲它提供了更多的駕駛舒適性,而不僅僅是炫耀權利。當面對巨大的金錢激勵時,即使是本質上善良的人也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
- Morgan 強調,金錢激勵不僅可以導致負面行爲,也能推動積極的變化。例如,在戰爭和經濟衰退期間,由於迫切的需求,技術創新往往會加速。
投資策略:中平衡長期 vs 短期
- Morgan 提到,他自己的投資策略是長期的定期投資。無論市場處於高漲還是低迷,他都會定期投資相同的金額到相同的投資中,並計劃持有 50 年。他強調,這種策略能夠減少情緒對投資行爲的影響。
- Morgan 認爲,長期投資並不意味著忽視市場的短期動態。長期其實是短期的累積,投資人需要經歷並理解這些短期動態,即使他們的理解是市場的某些行爲是荒謬的。
- 在加密產業,新現象如 NFT 和各種新興資產的出現,對於內容製作者和投資人來說,是不可忽視的部分。這些新現象的出現和消失,是加密產業故事和演變的一部分。Morgan 認爲,投資人可以採取不同的策略。一些人可能選擇定期投資大型藍籌股或加密資產,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喜歡交易和嘗試新的投資機會。他認爲,這兩種策略都可以是健康的投資方式。
- Morgan 指出,許多股市投資人會將大部分資金投入長期穩定的投資,同時保留一小部分資金用於交易和嘗試新的投資機會。這種策略滿足了他們對投資的智力需求,同時也是一種樂趣。
快樂的關鍵:接受不完美
- Morgan 指出,在投資產業,努力並不總是與結果成正比。他認爲,許多投資人誤解了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而忽視了自己行爲的重要性。他提到,在牛市中,最好的做法可能是什麽都不做,而在熊市中也是如此。
- Morgan 認爲,在投資中,努力追求完美(如完美地預測市場頂部和底部)往往是不切實際的。市場本身充滿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如果投資人意識到他們的決策可能是不完美時,他們更可能採取保守的策略,例如分散投資,以減少單一決策的潛在負面影響。如果總是試圖完美高效,那麽在危機時期可能會遭受重創。
- Morgan 認爲,接受不完美意味著採取長期視角。在長期中,市場的波動和個別投資決策的不完美性對整體投資成效的影響會減少。接受不完美還可以幫助投資人避免對市場短期波動過度反應。接受不完美也是心理韌性的一部分。在投資過程中,保持冷靜和客觀,即使在面對損失或錯誤時,也是至關重要的。
- Morgan 提到,從錯誤中學習是投資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接受不完美並從中吸取教訓可以幫助投資人在未來做出更好的決策。接受不完美還意味著要有適應性。市場條件和個人情況的變化可能要求投資人調整他們的策略,而不是堅持一個可能已經過時或不適用的完美計劃。
與自己競爭
- Morgan 強調,在商業、投資和體育等產業,讓樂觀和悲觀共存是長期成功的關鍵。他提到,對於初次完整經歷加密市場週期的投資人來說,他們可能會傾向於完全樂觀地投資於加密貨幣,希望從頭到尾完整地經歷這個週期。
- Morgan 提到,加密投資人可能會找到自己的「槓鈴策略」,不僅僅是在傳統資產(如現金或國債)和加密資產之間平衡,還可能包括投資於房地産等其它硬資產,這種策略可以在加密貨幣市場下跌時提供一定的安全網。
- Morgan 以微軟爲例,說明瞭一個成功企業家的特點:在技術上極度樂觀,同時在財務管理上極度保守。比爾蓋茲曾表示,他從創立微軟的那天起,就一直希望銀行裡有足夠的現金可以在零收入的情況下維持一年的工資支出。
- 儘管短期內可能會有許多挑戰和困難,但如果能夠堅持下去,長期來看可能會取得巨大的進步。Morgan 提到,他自己的投資經歷中,儘管經常面臨各種問題,但長期來看市場卻實現了顯著成長。
- Morgan 強調了在市場週期中應用這些教訓的重要性。他認爲,對於那些第一次完整經歷市場週期的人來說,這些教訓尤其寶貴。如果隨著收入的成長,人們的期望也同步成長,那麽他們永遠不會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滿意。他強調,即使是那些幸運地擁有不斷成長的淨資產和收入的人,如果不努力控制自己的期望,也永遠不會感到快樂。
- Morgan 提倡要學會感恩現有的一切,並建議人們不要與他人現在的狀況比較,而是與自己過去的狀況比較。例如,與五年前的自己相比,大多數人現在的情況可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即使他們在瀏覽社交媒體時可能會感到自己不如別人。
激勵的力量
- Morgan 指出,激勵是影響人們行爲的重要驅動力,無論是在加密產業還是其它產業,理解一個人或組織的激勵因素對於預測其行爲和決策至關重要。
- Morgan 指出,短期內的激勵可能推動市場行爲,但在長期內,真實的價值和基本面將決定市場的表現。市場動態常常是由參與者的不同激勵所驅動,這些激勵可能包括追求快速利潤、避免損失或長期投資。
- Morgan 提到,理解激勵可以幫助投資人更好地評估風險。例如,如果市場主導者是追求短期利潤的投資人,那麽市場可能更加波動和不穩定。
- Morgan 建議投資人反思自己的激勵因素,如財務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期限,以制定更合適的投資策略。如果一個人的主要激勵是資本保值,那麽他們可能會選擇更保守的投資策略。
- Morgan 強調,儘管市場短期內可能受到各種激勵的影響,但長期來看,堅持一個基於堅實原則和理解的投資策略通常會更成功。
做好風險管理,不要過度努力
- Morgan 強調,投資人常常試圖過度優化他們的投資策略,比如試圖精確預測市場頂部和底部。然而,這種過度努力通常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接受不完美和擁有錯誤的空間在投資中非常重要,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追求完美意味著沒有容錯空間,這在危機時期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 Morgan 認爲,長期視角比試圖短期內精確把握市場動態更爲重要。他提倡長期投資和持有策略,而不是頻繁交易和試圖預測市場短期走勢。投資人應避免對市場短期波動過度反應。市場波動是正常現象,過度反應可能導致不必要的交易和額外成本。
- Morgan 指出,在投資中簡化決策過程可以減少錯誤和壓力。例如,定期定額投資(如每月投資相同金額)可以避免試圖在最佳時機買入或賣出的壓力。投資人應該培養耐心和抗壓能力,以應對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和波動。
- Morgan 強調,成功的投資往往需要時間,頻繁交易通常會導致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總體報酬率。投資人保持策略的一致性,避免因市場短期波動而頻繁調整投資組合。
- 瞭解基本的經濟原理、市場動態和金融工具可以幫助投資人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投資人專注於長期目標和大局觀。隨著市場環境和個人情況的變化,適當調整投資策略是必要的。市場有其自然的上升和下降週期,理解這些週期可以幫助投資人更好地定位自己的策略。
樂觀與悲觀
- Morgan 認爲,要在投資中取得長期成功,需要同時擁有樂觀和悲觀的心態。樂觀主義者相信長期會有好的報酬率,而悲觀主義者則對短期的困難有所準備。他建議,像悲觀主義者一樣節儉,同時像樂觀主義者一樣投資。
- Morgan 提到,他喜歡的一種資產配置策略是「槓鈴策略」,即在一端保持高流動性和低債務(悲觀的短期策略),而在另一端則長期投資於股票(樂觀的長期策略)。他強調,短期內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意外,但如果能夠堅持下去,長期來看報酬率可能是巨大的。因此,他建議在短期內保持謹慎,而在長期內保持樂觀。
- Morgan 強調,將樂觀和悲觀平衡地結合起來是非常重要的。過度樂觀可能導致忽視風險,而過度悲觀則可能導致錯過機會。樂觀是推動投資和創新的重要動力。樂觀主義者傾向於看到長期的成長潛力和機會,這在投資中是一個寶貴的視角。
- 同時,Morgan 也強調了悲觀的價值。悲觀可以作爲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幫助投資人識別潛在的問題和挑戰,從而做出更謹慎的決策。歷史上的許多重大進步都是由樂觀主義者推動的,但同時也伴隨著悲觀主義者的警示和平衡。
- Morgan 指出,市場週期會影響投資人的樂觀和悲觀情緒。在市場上升期,樂觀情緒可能佔主導,而在市場下跌期,悲觀情緒可能更爲普遍。他建議個人投資人在制定投資策略時考慮自己的樂觀和悲觀傾向,瞭解自己的情緒傾向可以幫助制定更平衡和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好事慢慢發生,壞事迅速發生
- Morgan 認爲,好事通常來自於複利,而複利本質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相比之下,損害往往是由單一的故障點引起的,這些故障點往往會立即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 好的投資報酬率需要時間來建立,而市場的下跌或危機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投資人需要理解,建立財富是一個長期過程,而不應期望快速獲得顯著報酬率。
- Morgan 指出,由於負面事件可能迅速發生,投資人需要有策略來減輕這些風險,例如透過分散投資或保持一定的現金儲備。市場的心理因素在這種現象中扮演重要角色。市場恐慌時,投資人往往會迅速反應,導致價格急劇下跌。Morgan 提醒投資人從歷史中學習,理解市場的週期性和波動性。
- Morgan 強調,無論投資人的經驗有多豐富,都應保持謙遜和對新資訊的開放態度。市場是複雜和不可預測的,總是有新的東西可以學習。投資決策總是基於不完全資訊做出的,因此,理解並接受這種不確定性是成功投資的關鍵部分。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深潮 TECHFLOW》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