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的 AWS 時刻?Coinbase 帶你快速理解 Layer3,對生態有何影響?

本文旨在建立對 Layer3s 的共同理解。Layer3 透過結算到底層 Layer2 提供可客製的區塊空間和降低成本的優勢,成為鏈上開發者的新興方向,預期將大幅增加應用數量和多樣性。

本文旨在建立對 Layer3s 的共同理解。Layer3 透過結算到底層 Layer2 提供可客製的區塊空間和降低成本的優勢,成為鏈上開發者的新興方向,預期將大幅增加應用數量和多樣性。幣圈的 AWS 時刻?Coinbase 帶你快速理解 Layer3,對生態有何影響?
幣圈的 AWS 時刻?Coinbase 帶你快速理解 Layer3,對生態有何影響?
圖源:Coinbase

揭露和腳註:本文提及了 Coinbase Ventures 投資的多個項目,包括 Optimism、Arbitrum、Celestia、Eigenlayer、Stack、ThirdWeb、Syndicate、Conduit、Alchemy、Socket、Everclear、Reservoir、Starkware 和 Matter Labs。

L3s(即「Layer3」)在鏈上開發者部署中正成為一種新興現象,特別是在 EVM Layer2 產業。本文將解釋 L3s 的基礎知識、價值主張及其對整個生態系的影響。


摘要:

  • 雖然 Layer2 通過較低的 Gas 費用和更高的吞吐量成為鏈上活動的中心,並佔據了基於以太幣經濟的大部分,但它們可能會因需要維持去中心化和與以太坊 Layer1 對齊而受到限制。
  • 那些希望 [1] 試驗和客製應用程式,以及 [2] 與 Layer2 對齊以進行分發的開發者,現在選擇構建 Layer3s——這些是結算到底層 Layer2 的應用鏈。
  • 本文旨在建立對 Layer3s 的共同理解。


要點


什麽是 Layer3s?

如果說 Layer2 是鏈上的樞紐,那麽 Layer3 可以被視為「鏈上伺服器」,它們有獨立的狀態環境和費用市場,但結算到底層 Layer2,並利用其上行/分發機制。這為應用程式提供了可客製的區塊空間,同時仍然利用 Layer2 的現有流動性和使用者基礎。

  • 成本:由於以下因素的組合,成本最多可降低 1000 倍:(1) 較低的入駐成本(直接從 CEX 入駐到 Layer2),(2) 略微便宜的結算/執行成本(因為交易結算到 Layer2 而不是 Layer1),最重要的是 (3) 替代數據可用性(DA),即鏈如何驗證數據準確性(使用以太坊 Layer1 數據的 Layer2 的 DA成本佔總成本的 95% 以上)。Gas 費用也更可預測,因為 Layer3 有自己的費用市場(例如,在 Layer2 上,一個應用程式活動激增會提高所有其它應用程式的費用)。
  • 可客製性:Layer3 的去中心化標準低於 Layer2,這使得可以試驗新的 Token 經濟學(如客製 Gas Token)、虛擬機(如以太坊 Layer2 上的 Solana VM)和替代 DA(如 Celestia 而不是以太坊 Layer1)。
幣圈的 AWS 時刻?Coinbase 帶你快速理解 Layer3,對生態有何影響?
圖源:Coinbase


Layer3 與 Layer2 有何不同?

Layer3 是 Rollup,因此與 Layer2 有許多相似之處。

  • 結算:類似於 Layer2 結算到 Layer1,Layer3 結算到 Layer2
  • 跨鏈:類似於資產從 Layer1 跨鏈到 Layer2,同樣地從 Layer2 跨鏈到 Layer3
  • 虛擬機:Layer3 使用的軟體棧不一定需要與其底層 Layer2 使用相同的棧。例如,許多生產中的 Layer3 運行在 Arbitrum Nitro 上,但結算到 Base(運行在 OP Stack 上)。此外,大多數 Layer3 棧是現有流行 Layer2 棧的修改。例如,Arbitrum(Nitro)和 OP Stack 已經推出了針對 Layer3 構建者需求的修改棧。
  • 數據可用性:這是最大的區別。Layer3 將選擇使用替代的 DA 層(如 Celestia、EigenDA、Arbitrum AnyTrust),而 Layer2 必須使用以太坊 Layer1 以實現對齊和去中心化。因此,Layer3 實現了極低成本的 Gas 環境。


如何啟動 Layer3s?

  • 由於 Layer3s 主要利用無許可/開源的技術棧,開發者可以選擇 (1) 自行運行棧/基礎設施,(2) 利用提供託管服務的 Rollup-as-a-Service(RaaS)提供商(如 Conduit、Caldera)來部署和託管你的 Layer3,或 (3) 咨詢白標服務提供商(如 Syndicate),這些提供商會將各種基礎設施提供商(如 RaaS、跨鏈、開發工具)「分包」出去。
幣圈的 AWS 時刻?Coinbase 帶你快速理解 Layer3,對生態有何影響?
圖源:Coinbase


會有 Layer4 嗎?

  • 由於 Layer3s 提供專用的區塊空間並能夠本地跨鏈到具有流動性和使用者的 L2「中心」,我們相信這將涵蓋所有重要的鏈上應用。
  • 即使 Layer2 交易成本下降,Layer3s 也可能是垂直擴充功能的「最後」前沿(即,不會有 Layer4s)。
  • Layer3s 的核心前提是能夠利用底層 Layer2「中心」的流動性和使用者。在「Layer4」上構建會進一步拉遠距離,違背初衷。
  • 替代數據可用性是成本差異的原因。向上移動棧不會顯著改變結算或執行成本。
  • 如果一個 Layer3 達到擴充功能極限,與其進一步垂直擴充功能(「Layer4」),它們可能會啟動另一個結算到相同 Layer2 的 Layer3(通過本地跨鏈連結)。最終結果是 Layer3s 可能會水準擴充功能而不是垂直擴充功能。


生態系影響

Layer3s 將成為鏈上開發者的另一個首選方向,可能導致少數 Layer2「中心」擁有數百萬個 Layer3「伺服器」。

  • Layer3s 代表了鏈上開發者的潛在典範轉移,因為它們突破了次美分障礙,降低了構建主流規模鏈上應用的門檻,可能會導致擁有數百萬 Layer3s 的「應用商店」時刻。
  • Layer3s 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實驗場所,非常適合高吞吐量和低成本應用——然後可以利用底層 Layer2 中心的流動性和分發機制。
  • 可能的結果是有數十到數百個 Layer2 中心,而有數百萬個 Layer3s。

從成本角度來看,Layer3s 可能是潛在的「AWS」時刻。

  • Layer2 正在成為它們自己的鏈上中心。由於其接近 Layer1,操作一個 Layer2 的成本通常很高,每年可能在 7~8 位數的美元之間。
  • 另一方面,Layer3 的操作成本要低得多,操作一個 Layer3 的年成本可能在 2.5~5 萬美元之間。

Layer3s 開發者將推動超越 Solidity/Vyper 的架構普及,導致多虛擬機環境。

  • 有項目正在嘗試在以太坊上部署替代架構(如 MoveVM、SolanaVM、Arbitrum Stylus)。這些項目旨在擴充功能開發者的工具集,同時利用以太坊現有的網路效應、流動性和上行渠道。
  • 這些架構可能首先在 Layer2 級別上得到應用,但我們可以預期它們將作為 Layer3 部署,利用像 Base 這樣的 Layer2 中心。
  • 最終結果是,Layer2 可以在 Layer3 級別吸引最廣泛的開發者總潛在市場,同時在 EVM 上維護自己的鏈(而不是嘗試將多虛擬機直接整合到 Layer2)。

Layer3 的價值流將依賴於應用層

  • 單個 Layer3 的關鍵績效指標是使用者和交易以及 Token 的實用性,而不是排序者費用。單個 Layer3 創造的平均價值可能很小,但隨著 Layer3 數量的增加,這將產生網路效應。
  • Layer3 的成長通常會在軟體方面(如開發工具、Rollup As A Service)和協議方面(數據可用性、鏈抽象)創造價值,但只有在大量 Layer3 的情況下才能擴充功能。
  • 我們可以預期單個發行商或項目可能會啟動多個 Layer3,從而形成他們自己的 Layer3 生態系。例如,一個鏈上遊戲生態系可能為每個遊戲擁有一個 Layer3,並為其它遊戲啟動額外的 Layer3,形成一個新興的生態系,提供累積的價值,並與其它利益相關者共享。

Layer3 需要更順暢的互通性和鏈抽象才能成功

  • 如果 Layer3 的目的是利用 Layer2 使用者的使用者體驗,並且我們預期每個應用應用的 Layer3 數量不斷增加,那麽與這些 Layer3 的互動需要在使用者級別上變得無縫。
  • 類似於 Layer2,Layer3 的跨鏈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如果 Layer3 結算到 Layer2,則本地跨鏈,或者通過第三方提供商。由於 Layer3 棧的實驗性質,第三方提供商更適合 Layer3,可能導致非統一和靈活的跨鏈層(參見Bridging 狀態)。
  • 同時,Layer3 可能只優先考慮與其規範的 Layer2 結算鏈的互通性,而不是旨在與所有其它鏈完全互操作。因此,他們將專注於增強跨鏈功能,例如減少延遲和提供一站式流動性,以改善整體使用者體驗。
  • 此外,正在進行的協議研發圍繞如何在排序者級別引入本地概念(參見Based Rollups)。


未來展望

總之,Layer2 生態系應預期看到 Layer3 構建者的成長,他們希望創建隔離的鏈上應用體驗,同時利用底層 Layer2 中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con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crypto_city_linecrypto_city_threadscrypto_city_telegram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upcoming

background
login_logo
logo

使用以下帳號繼續

繼續表示您已同意 服務條款與隱私政策

copy

幣圈的 AWS 時刻?Coinbase 帶你快速理解 Layer3,對生態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