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摩根大通紛紛佈局!區塊鏈是顛覆金融的「偉大技術」?
金融 2023.10.27
區塊鏈技術潛力龐大,儘管金融界對其應用進展緩慢。監管和流動性仍是障礙,但區塊鏈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吸引金融機構,如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採用相關項目。

前摩根大通高階主管、華爾街最著名的金融家之一 Blythe Masters 於 2015 年被任命為區塊鏈公司 Digital Asset Holdings 的執行長,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跡象,表明該技術——用於構建安全交易網路——將顛覆金融服務業。
當時,Masters 告訴彭博新聞社:「你應該像對待 20 世紀 90 年代初的網路發展那樣認真對待這項技術。」
八年後,像 Digital Assets 這樣的區塊鏈新創公司在金融界的影響力仍然有限,除了 Crypto 產業,而 Crypto 正是該技術的起點。Masters 在加入 Digital Assets 三年後離職。今年 5 月,她重返華爾街,參與拯救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這一命運多舛的努力。
Crypto 崩盤令業界震驚
繼去年 Crypto 大爆炸之後,金融服務業應該如何認真對待區塊鏈的問題似乎比八年前更加懸而未決。去年年底,在 Crypto 交易所 FTX 倒閉之後,包括澳洲證券交易所在內的幾個備受矚目的區塊鏈項目被擱置。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KPMG的美國金融科技業務負責人 Robert Ruark 表示:「當時很多精力都集中在 Crypto 方面。當市場崩潰時,所有這些投資都收縮了。」
不過,金融專家表示,區塊鏈技術的前景及其改變華爾街和其它產業的潛力依然存在。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區塊鏈的本質。
區塊鏈通常被描述為分散式帳本,本質上是複雜而開放的電子表格。想象一下 Google 電子表格,編輯者把它開放給全世界的任何人使用。並且區塊鏈並非只有一個,每個數位資產、貨幣或通證都有自己的區塊鏈。

然而,有一個關鍵在於——這正是區塊鏈技術的創新之處,也是 Crypto 中「加密」一詞的由來——那就是電子表格的程式碼是加密的。因此,雖然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區塊鏈電子表格,但要編輯它(通常是輸入一項交易),你需要擁有確切的程式碼(有時稱為密鑰),而且你必須確保輸入的更改在電子表格的其餘部分中是有意義的。
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區塊鏈,但它們幾乎不可能被駭客攻破。當然,並不是說你聽不到關於區塊鏈或 Crypto 被駭客攻擊的消息——事實上也有很多。但大多數駭客攻擊都涉及到獲取區塊鏈外儲存的密鑰程式碼。
Accenture 諮詢公司,專門從事技術和資本市場研究的高級董事總經理 David Treat 表示,「區塊鏈讓市場更加透明,這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大優勢。每個人都能在同一時間獲得完全相同的資訊」。他強調,這符合金融市場的發展方向,即 「以可審計的方式獲取更多資訊」。
為什麼金融市場還沒有遷移到區塊鏈?
那麼,是什麼阻礙了金融市場遷移到區塊鏈的進度?Treat 表示,在很大程度上,這與監管有關。監管機構必須確保市場公平,因此他們必須批准變更。這就減緩了市場向新基礎設施遷移的速度——尤其是在債券、商品或股票等證券產業,個人投資人已經在這些產業投入了大量資金。
業內專家表示,另一個障礙與流動性有關。活躍度最高的市場往往擁有最好的價格和最低的交易成本,即使其它地方的技術和市場結構更好。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區塊鏈能在 Crypto 市場大放異彩的原因,在這項技術出現之前,Crypto 市場根本不存在,但在債券市場卻並非如此,在債券市場,數兆美元的資金已經透過成熟的網路進行交易。
哪些產業已經採用區塊鏈?
觀察者表示,區塊鏈應用最直接的成長產業是與交易和現金市場相鄰的功能,如交易結算和處理。將區塊鏈記錄的交易與非區塊鏈記錄的交易連接起來一直是這方面的障礙。
但有幾家公司一直在開發將區塊鏈與外部數據連接起來的軟體,其中最著名的是 Web3 服務平台 Chainlink。今年早些時候,全球最大銀行共同擁有的全球金融資訊平台 SWIFT 宣佈與 Chainlink 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今年 8 月,SWIFT 和 Chainlink 成功測試了一個可以在區塊鏈之間傳輸價值的系統,使開放但孤立的網路能夠相互通訊。

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最近幾週都宣佈了區塊鏈項目,這也是傳統銀行產業更廣泛採用區塊鏈的另一個跡象。
花旗銀行正在測試一個區塊鏈項目,該項目將允許其機構和企業客戶將現金轉化為數位通證,從而在傳統金融市場關閉時更方便地轉移資金。目前,花旗銀行的通證只能在內部轉移,但該銀行正與監管機構和金融業其它機構合作,創建允許通證在銀行和其它機構之間轉移的架構。
摩根大通在今年 10 月初宣佈,它已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的結算網路,用於處理客戶之間的交易。
Accenture 公司的 Treat 表示:「當我退一步審視傳統金融市場的區塊鏈項目時,我認為進展相當不錯,簡化區塊鏈網路的願景已經存在,只是需要時間。」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oresightNews》
- 原文作者:Stephen Gandel
- 原文編譯:《鏈集市》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