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智能合約」可賺錢?詐騙集團靠這招騙到金融業高階主管千萬!
台灣警政署刑事局於四月展開「打詐專案」行動,成功摧毀 11 個涉及高科技詐騙的集團。這些集團主要利用加密貨幣詐騙技術,詐騙包括金融業退休高階主管在內的逾 50 人,涉及逾 4.9 億新台幣的泰達幣。

警政署刑事局打詐專案行動,搗破 11 個詐騙集團
台灣警政署刑事局在 4 月發起了為期 12 天的「打詐專案」的大規模行動,成功搗破了 11 個涉及高科技詐騙的犯罪集團。這些集團利用複雜的技術和策略,專門針對不熟悉加密貨幣操作的民眾進行詐騙。
行動中,警方逮捕了超過 2,000 名嫌疑人,並查扣了價值達 4.9 億新台幣的泰達幣($USDT),顯示出詐騙活動的巨大規模和嚴重性。其中一名 31 歲陳姓男子涉有重嫌,與柬埔寨的詐欺機房合作,向被害人假稱虛擬貨幣後市可期等話術,取得被害人信任後再要求匯款入金投資,還協助被害人開個人加密錢包,再騙被害人錢包交易授權。

投資「智能合約」,金融業高階主管也受騙!
此次詐騙活動的受害者超過 50人,其中不乏金融業退休的高階主管遭詐騙千萬退休金,這反映出即便是金融知識豐富的專業人士,也可能成為高科技詐騙的目標。
詐騙集團吸引投資人對所謂的「智能合約」進行投資,透過製造出一種看似合法且充滿前景的投資機會。受害者被誘導相信,他們投資的智能合約會自動執行並生成利潤,但實際上這些合約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詐騙而設計。許多受害者在意識到被騙時,已經損失了大量資金。
警方呼籲民眾提高警覺,正視加密詐騙風險
台灣警方在此次行動後特別提醒公眾,加密貨幣投資風險極高,尤其是在缺乏透明度的平台上。投資人應進行充分的背景調查,並尋求專業意見,避免盲目跟隨高報酬率的誘惑。
此外,警方也在加強對加密貨幣相關詐騙活動的打擊力度,並呼籲任何懷疑遭受詐騙的市民立即報警。同時,提醒大家在追求數位貨幣投資高收益的同時,更應關注其潛在的風險與挑戰。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