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拼出」新圖片!比特幣BRC-69標準是什麼?為何是重要里程碑?
金融 2023.07.07
被稱為「比特幣版 NFT」在今年紅遍幣圈,用戶能將圖像、影音等數據傳到比特幣區塊鏈上,但有 4 MB 的上傳限制。「BRC-69 標準」如何突破這樣的限制?

什麼是「BRC-69 標準」?
今年年初,被稱為「比特幣版本的 NFT」,大大的影響了加密貨幣市場。透過「Ordinals」協議,讓用戶能將 JPEG 圖像、PDF、影音或音頻格式等數據,用「銘文」的方式夾帶在比特幣區塊鏈上。不過,可寫入的數據有 4 MB 的限制。而「BRC-69標準」,可以簡化目前銘文的建立流程、降低時間成本,為比特幣的發展翻開全新的篇章。
加密新創 Luminex 近日在推特宣布,將推出「BRC-69 標準」,並透過 4 個步驟讓銘文的時間和成本減少 90% 以上,包括特徵描述(inscribe traits)、部署收藏(deploy collection)、彙整收藏(compile collection),以及鑄造資產(mint assets)。
Luminex 表示,「BRC-69 標準」最讚的部分,就在於它的簡單性。鑄造者只需要輸入文字,而不用上傳圖片檔,就可以在所有「比特幣 NFT」上呈現最終圖像。
這是因為「BRC-69 標準」是透過「遞歸銘文(Recursive inscriptions)」來繞過這個限制。遞歸銘文讓用戶可以從現有的銘文中,提取部分數據再建立新的銘文。 也就是說,只要輸入一段文字,就可以透過「遞歸銘文」在鏈上資源中找到相對應的素材,再將不同的素材組裝完成,因此銘文的大小也不會受到比特幣區塊大小 4MB 的限制。
「BRC-69標準」成重要里程碑
當 Ordinals 推出時,引發了社群很大的爭論,因為比特幣的區塊空間有限,而 Ordinals 技術導致大量用戶湧入比特幣區塊鏈,帶來巨額的交易費用和塞到不行的交易速度。根據 NFT 學家和 Ordinals 收藏者 Leonidas 的說法,遞歸銘文將能突破 4MB 的極限,而這將帶來很大的改變。
撰寫本文時,比特幣區塊鏈上已鑄造了超過 1,500 萬個序號銘文。另外,還打造了名為「BRC20」的代幣標準,讓用戶可以「用以太幣發幣」,也同樣在今年受到社群的熱烈討論。
由於比特幣本質上是一個內部網路,因此每個文件都可以從比特幣上的其他文件請求數據。雖然目前還不清楚未來可能會出現何種應用,但這無疑是比特幣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也是 Ordinals 領域中令人相當興奮的一大進展。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Web3+》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