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總算在過去一週收復 65,000 美元大關,週 K 線收盤價為 65,602 美元;總體經濟方面,降息利多促使標普 500 指數於 9 月 26 日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然而,《Cointelegraph》分析師 Marcel Pechman 卻指出,三項指標表明比特幣距離大牛市的到來可能還有一段時間。
指標一:美國經濟衰退的隱憂
散戶投資者可能因比特幣 7 萬美元的壓力,以及美國經濟衰退的隱憂而對市場產生懷疑態度,進一步造成負面影響。部分分析師認為,美國央行轉向擴徵性的貨幣政策一舉,顯示出經濟面臨潛在危險,但不代表股市泡沫即將破裂;特別是超大市值(Mega-Cao Tech Companies)科技公司,例如 Google、亞馬遜、蘋果和微軟等公司,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它們仍能獲取價值和收益,進而抵禦經濟衰退的影響。
具體而言,超大市值科技公司能在經濟疲軟時,藉由特定商品折價的針對性收購,以及員工和設備(如發展 AI 所需的晶片)招聘的競爭降低等因素而受惠;與此同時,對比特幣來說,僅管投資者看重其稀缺性,他們仍會在經濟衰退的隱憂下,選擇黃金、短期國債券和超大市值公司作為主要投資工具。也就是說,即便標普 500 等美股指數續創新高,也不意味著比特幣會出現類似行情。
指標二:中國市場 $USDT 的折價
比特幣現貨 ETF 的淨流入顯示,最近的價格上漲可能是由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流入所推動;然而,中國市場的最新數據卻表明相反趨勢。
透過中國市場對穩定幣需求的觀察,可以了解投資者是否進入或退出加密貨幣市場。一般來說,比特幣的過度需求會導致穩定幣對美元的發生大於 1.5% 的市場溢價,而熊市時則會出現折價。

最近兩週,中國市場的 $USDT 一直處於折價,與美國現貨 ETF 的需求形成對比,這表示該市場情緒較為看跌。簡單來說,儘管美國市場有機構投資者的支持,中國市場對穩定幣的需求表現疲弱,仍可能使整體加密貨幣市場面臨下行壓力。
指標三:比特幣期貨市場
比特幣期貨市場也是影響投資者信心的因素之一,特別是巨鯨和機構投資者青睞的月度合約(monthly contract),這些合約因資金費率不具波動性,在市場橫盤時通常會存在年化 5%~10% 的溢價,以補償其較長的結算周期。

儘管比特幣價格在 9 月 29 日上漲至 66,000 美元,但比特幣月度期貨溢價仍超過 7%,顯示出巨鯨和機構投資者仍對市場抱持中立態度;而此舉也可能被空方解讀為「當下市場缺乏信心」的訊號,進一步導致市場的下行。
比特幣短期走勢尚未樂觀
總結而言,僅管比特幣價格在週 K 線收盤時突破了 65,000 美元,中國市場 $USDT 的折價,以及散戶、巨鯨和機構投資著的信心不足等因素,都可能使比特幣在短期內處於下行的趨勢當中。因此,投資者須持續綜觀較大規模的市場指標,以避免在短期波動中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