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學家吳恩達:AI運用已成關鍵職能,猶豫該不該錄用不懂AI的人

吳恩達指出 AI 讓程式開發變簡單,強調學習掌控 AI 是未來關鍵,並鼓勵家長為孩子提供學習 AI 的機會。

icon
AI 文章總結
閱讀
AI-軟體開發-終身學習

「第一步就是要知道這件事做得到!」AI 科學家吳恩達於 3 月 26 日以「AI 時代的終身學習」為題,和中原大學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副教授胡筱薇展開對談。吳恩達認為,AI 讓寫程式和開發軟體都變得容易,但首先要相信「做得到」,並邁開第一步。

「有了 AI 能力,很小的團隊也能和規模大上百倍的公司競爭。」據吳恩達觀察,美國有許多小型新創,所創造的營收更勝於擁有數千至數萬名員工的企業,因此,使用 AI 對於人口僅 2,300 萬的台灣而言是機會,「會是台灣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

面對大眾憂心 AI 可能會取代工程師,吳恩達表示未來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能夠準確地告訴機器想做的事,讓機器代勞,而學習寫程式、或讓 AI 幫忙寫程式,會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好方法,「學習掌控 AI,讓 AI 做你想做的事,這樣一來你就會變得更強大。」

吳恩達表示他帶領的團隊成員,即使不是工程師,也或多或少懂得如何編寫程式,就像過去徵才會希望求職者有電腦運用能力,吳恩達說自己也開始會猶豫,該不該聘用不懂 AI 基礎操作的人。

在工程領域,經常有 10 倍技能值說法,代表部分工程師的程式撰寫能力比一般人優秀 10 倍。吳恩達認為未來在每個專業領域中,都會有懂得協調 AI 工具的人,成為行業內的「10 倍專業人士」。


AI 如加速器!讓最小可行方案加速出爐

此外,生成式 AI 正在顛覆軟體開發的速度,包含 Windsurf 和 Cursor 等 AI 編寫程式工具,都讓架構程式雛型(Prototype)的成本大幅下降。其他 AI 所需的硬體設備、大型語言模型也更容易取用,加上愈來愈多開源的資源出現,吳恩達認為,可以專注在應用層面的開發,「我們團隊也建立了自己的應用層,而且我們避免只使用單一個大型語言模型。」

吳恩達舉例,他這週一剛和員工開會,隔天一早對方就根據會議內容,寄來最新的雛型設計。他也分享自己只花了 1 小時,寫出軟體幫 6 歲女兒製作背誦九九乘法表的字卡,「如果這要耗費我 1 天時間,我肯定不會做。」

不過,隨著個人的 AI 能力提升,吳恩達也提醒企業要調整工作流程,「如果可以在 1 天內建立雛型,卻要花上 6 個月跑完內部流程,完全不合理。」

他表示,下放軟體開發權力、讓個人發揮潛力,以及將數據建置在正確的位置很重要,「有時候做決定的最佳人選是員工而不是管理階層,通常我團隊中的夥伴會比我更了解他們的業務領域,當團隊中有很多能力強大的人時,讓他們能獲取做出良好決策所需的數據也變得愈來愈重要。」


備好 AI 裝備!這是孩子們的絕佳時代

「人們把寫程式看作很神秘、難以接近的事物,但很多不是工程師的人在開始學寫程式後,會發現其實沒這麼難。」吳恩達表示學習機器運作、寫程式和組織軟體可能需要幾週的時間,但有了 AI 的幫助,可以更容易寫出意義和經濟效益兼具的軟體。而且寫程式的能力,可以從小開始培養。

「在場的父母,你們的孩子將在充滿無限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廣闊的視野中成長。」吳恩達最後指出,AI 正在改變許多體系,教育是其中之一,除了要促進 AI 學習,也要為孩子們提供學習裝備,教導他們正確使用 AI 工具。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con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crypto_city_linecrypto_city_threadscrypto_city_telegram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upcoming

background
login_logo
logo

使用以下帳號繼續

繼續表示您已同意 服務條款與隱私政策

copy

AI科學家吳恩達:AI運用已成關鍵職能,猶豫該不該錄用不懂AI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