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讓幣圈迎來重大飛躍!掌握4大賽道,佈局下一個兆元機會

AI 驅動下,加密產業正迎來新技術躍遷,推動區塊鏈進入應用層,提升使用者體驗,並帶來創新機會。

icon
AI 文章總結
閱讀
AI, 加密產業, 技術躍遷


導讀

當智能合約的敘事逐漸失去吸引力時,AI 的強勢加入帶來破局,推動了超出預期的熱度與創新浪潮。從比特幣的共識層到智能合約的執行層,再到如今 AI 驅動的應用層,加密產業是否迎來了第三次技術的躍遷?

KOL @karsenthil 於不同時間發布了他對於 Crypto X AI 的觀點文章,認為我們正處於加密產業下一次「起飛」的前夕。

原文內容分為兩篇,結構較為零散。

第一篇文章,作者表達了AI 將推動區塊鏈進入下一次技術躍遷的觀點。在第二篇文章中,他詳細闡述了 AI 在應用和基礎設施層的具體實現路徑,對於投資人和建設者有哪一些潛在機會。

深潮 TechFlow 對其進行了整合與彙編,以下為完整內容。


Crypto X AI 論點 (第一部分) —— 我們正迎來「躍遷式」的發展

AI 正在推動區塊鏈邁向下一次重大飛躍。

區塊鏈的每個發展階段通常遵循類似的軌跡:

  • 一項「跨越式」的技術進步引發了新一輪創新浪潮;
  • 隨著大量模仿者的加入,技術進展逐漸停滯;
  • 接著,下一次技術飛躍出現,推動產業繼續向前發展。
AI讓幣圈迎來重大飛躍!掌握4大賽道,佈局下一個兆元機會
圖源:@karsenthil

加密貨幣的第一次重大飛躍發生在共識層,比特幣和工作量證明 (PoW) 的發明象徵著這一階段的開始。從 2009 年到 2014 年,這一浪潮使加密貨幣的市值成長了超過 10,000 倍(從約 75 萬美元成長至約 75 億美元)。

第二次飛躍出現在執行層,智能合約的出現使區塊鏈具備了可程式撰寫性。如今,絕大多數區塊鏈基礎設施(如 L1、L2)和應用(如代幣、穩定幣、DeFi)都依賴這一核心創新。從 2014 年至今,這一浪潮推動加密貨幣市值成長了約 500 倍,達到約 3.5 兆美元,其中誕生於這一階段的項目佔據了約 43%(約 1.5 兆美元)的總市值。

然而,目前的技術進展再次陷入停滯。為什麽會這樣?以下是我的觀點(可能具有爭議性):

  • 智能合約的潛力已基本被挖掘殆盡。即使是最近流行的迷因幣 (迷因coins),也只是現有技術(如代幣、綁定曲線、NFT 社群熱潮)的重新組合,而非全新的發明。
  • 智能合約成為使用者體驗 (UX) 的主要瓶頸。目前的加密應用需要直接與智能合約互動,這意味著使用者必須瞭解合約的運行位置、功能意義,以及如何與之互動,還需要簽署交易並支付 Gas 費用。

幸運的是,下一次技術飛躍已然到來——它通過提升可用性,在應用層帶來了全新的創新。


AI 將成為加密技術的使用者體驗層

每一項新技術的普及都需要一個強大的「前端」來簡化複雜性並整合功能。個人電腦有圖形使用者介面 (GUI) 和作業系統,網路有網路瀏覽器和 FAANG,移動設備有原生應用和應用商店。

AI 將成為區塊鏈技術的使用者體驗層,為使用者提供數量級更好的體驗,從而推動更廣泛的採用。AI 能夠解決加密技術中的三大使用者體驗難題:使用者引導、複雜操作的執行(通常需要多個步驟,而大語言模型 (LLM) 非常擅長處理這些步驟)、以及功能的發現。我預測,到 2030 年,全球 40% 的人口將有過鏈上交易的經歷,而其中 95% 以上的鏈上交易將通過 AI 完成。屆時,人們將無意識地使用由區塊鏈技術驅動的應用。

AI讓幣圈迎來重大飛躍!掌握4大賽道,佈局下一個兆元機會
圖源:@karsenthil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AI 將作為連接應用層和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紐帶,在技術棧中向上和向下發揮作用。未來,應用將直接與 AI 智慧體互動,而這些智慧體將代表使用者聚合併執行鏈上操作。此外,智能合約將演變為與 AI 深度融合的「智慧代幣 (intelligent tokens)」,從而為使用者提供生成式和客製化的體驗,而不再是目前那種一刀切的模式。

從 AI 的視角來看,區塊鏈應用的未來變得更加清晰。例如,下一代金融超級應用可能會利用 AI 根據使用者的意圖和偏好(如安全性、收益率等),結合預測市場的即時資訊,主動推薦並執行鏈上 DeFi 操作。使用者無需瞭解 L1、L2 的區別,或者協議和資產的名稱,甚至不需要知道跨鏈橋的工作原理。這一趨勢的雛形已經開始顯現。


Crypto X AI 論點 (第二部分) —— 建設者和投資人的機會

那麽,誰將成為最大的贏家?

隨著 AI 在應用層面的創新不斷加速,答案顯而易見:應用仍是重點(當然,也少不了基礎設施的支持,畢竟這還是加密產業)。正如 David 在下文中提到的,我們已經開始看到從基礎設施週期向應用週期的轉變,而 AI 的加入將進一步推動這一趨勢。

@divine_economu:「2024 年,加密貨幣產業迎來了兩個重要的里程碑:

  1. 熱門項目第一次以應用程式為主導
  2. 熱門協議則是那些以創新方式支持應用程式發展的協議

這是加密歷史上第一次從基礎設施主導的週期,轉向以應用程式為核心的週期。」

(貼文詳情)
圖源:X(貼文詳情)

我對以下四類加密產品特別看好,它們都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因而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


1. 聚合器,也稱超級應用 (SuperApps)

我預測,未來「加密產業的 FAANG」將會誕生:這些超級應用將整合來自智慧體的功能,這些智慧體簡化了鏈上的使用者體驗 (UX),並直接與使用者建立聯系。同時,這些應用還會垂直整合技術棧,不僅提升自身的應用能力,還通過提供基礎設施(類似 Amazon 或 Google)吸引開發者的關注。在它們所屬產業(如搜尋與廣告、金融、商業、社交等)中,這類應用將表現出壟斷特性。正如 FAANG 公司如今貢獻了標普指數的約 20%,我預計這一類別的應用將在 2030 年前佔據類似比例的加密市占率。保守估計,這一市場機會規模為數千億美元,而樂觀估計則可達數兆美元。

特別是在 DeFi(或稱 DeFAI)產業,我認為這是一個殺手級應用場景:想象一個下一代的一站式金融超級應用,使用者可以無縫訪問鏈上的所有金融資產,獲得投資建議或創意,即時分析市場情緒,並快速執行投資決策。另一個令人興奮的方向是「加密版 Google」,通過設計類似「PageRank」的演算法,解決加密應用和資產的發現問題,同時通過廣告或創新的價值流實現獲利。

這一類別的贏家將創造出超乎想像的成果,因為它們將擁有 Web2 超級應用所不具備的關鍵優勢:Token。Token 是加密產業中唯一被證明具有強大產品市場契合度 (PMF) 的工具,它能夠吸引使用者、凝聚信徒與投資人,並佔據市場心智。


2. 作為 SaaS 的智慧體 (Agents as SaaS)

我對那些能夠在某一產業表現極其出色的 AI 智慧體感到興奮。這些智慧體可以通過聚合器或其它智慧體組合使用,就像今天的 SaaS 產品或金融產品。例如,想象一個完全自主的智慧體,它接受流動性提供者 (LP) 的資金,並在加密市場中進行頂級投資(既是前 1% 的高流動性交易員,又能參與表現最佳的投資機會),同時收取比 ETF 或基金更低的管理費。或者,一個能夠在預測市場或體育博彩中實現高額報酬率的智慧體。再比如,像 @aix_bt 這樣的工具,可以提供高品質的市場和投資研究數據。這些智慧體將使用者能夠接觸到以前難以觸及的市場(例如現在已經上鏈的美元或真實世界資產 RWAs),並提供先進的投資策略(如量化交易或風險投資)。

@Loopifyyy:「第一個能夠為我進行鏈上交易並真正起作用的 AI 智慧體,我會毫不猶豫地投入我的全部淨資產。它解決了使用者體驗 (UX) 的問題,現在我只需通過簡單的提示即可使用區塊鏈,無論是否跨鏈都無所謂。」

AI讓幣圈迎來重大飛躍!掌握4大賽道,佈局下一個兆元機會
圖源:X

這不僅僅局限於金融產業。我可以想象一個未來,擁有一個 AI 醫生,它可以針對特定患者的個人檔案進行專門訓練,能夠通過加密支付通道向保險公司收取費用,並開具低風險的處方。或者,一個 AI 保險代理人能夠為你的房子找到最便宜的家庭保險。當然,坦率地說,我們距離實現這些場景還有一段路要走(目前大多數智慧體甚至無法完成基本的鏈上互動)。

然而,隨著這些智慧體通過其原生代幣(例如使用者需要持有 100 AIXBT 才能獲得高級服務)在客戶獲取、價值實現和定價機制方面不斷創新,這一產業的機會幾乎是無限的。隨著這一趨勢的深入發展,我認為專門用於交易和管理 AI 智慧體的平台(類似於 Ebay 或 OpenSea 的智慧體市場)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3. AI 原生基礎設施 (AI-Native Infra)

未來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機會(例如新一代 L1)將不再僅僅關注速度或成本的優化,而是通過顯著提升使用者體驗 (UX) 來吸引使用者。這種提升將通過圍繞 AI 智慧體和 AI 驅動的智能合約構建核心架構實現,並原生支持以下功能:高效的鏈上推理能力(詳見第 4 節),通過可信執行環境 (TEEs) 提供可驗證的鏈下推理能力,支持半自主 AI 智慧體操作的智慧帳戶(內置保護機制,可代表使用者執行任務),訪問計算資源與模型訓練能力,以及支持智慧體之間雙向價值流動的功能,從而推動智慧體協作與經濟模式的創新。

類似於目前這一時代的去中心化應用 (dApps),許多前述第 2 類中的智慧體(尤其是長尾智慧體)將選擇部署在這些新型 L1 上,而不是自行管理基礎設施,同時享受鄰近性和可組合性帶來的網路效應。我也對這些新一代 L1 的潛力感到興奮,它們可能會重新定義價值捕獲機制、最大可提取價值 (MEV) 和共識機制(例如,智慧體是否可以成為驗證者?)。

這並不意味著我對 Ethereum、Solana 或其它主流 L1/L2 生態系持悲觀態度。事實上,這些生態系在未來幾年內也會逐步引入類似的功能。但我相信,那些誕生於這一時代的新 L1 將更貼合當代開發者的需求,並因此獲得巨大的發展潛力。像 ai16z 和 Virtuals 這樣的項目,已經展示了這一趨勢的雛形,同時也表明瞭在這一產業成為贏家的巨大機會。

L1 的創新仍然會持續並保持強勁發展。

智慧資產 (Intelligent Assets)

目前,加密產業的一些熱門應用(如穩定幣、NFT、ERC-20/SPL 治理代幣)是確定性和靜態的資產。它們在完成既定目標時表現出色,但如果使用者可以擁有動態運作、自動優化以實現特定目標(如增加持有者或提升價值)的智慧資產,會如何呢?

想象一下,智能合約可以在鏈上執行期間動態調用模型,使資產能夠進行以下操作:調整代幣供應、釋放計劃、銷毀或質押機制,甚至修改其它目前需要硬編碼或依賴社會共識才能改變的參數。每個代幣甚至可以根據持有者的偏好進行個性化客製,為使用者提供全新層次的個性化體驗。

我預計,這類智慧資產的早期探索將集中在 NFT 和 DAO 產業。例如,NFT 可以完全在所有方面生成式,而不僅限於生成媒體內容。或者,一個治理代幣可以根據協議歷史和使用者偏好,自動撰寫提案或代表使用者投票。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這一類別的主要應用場景可能會轉向金融產業。例如,想象一下,Ethena 的 USDE 穩定幣可以根據總體經濟經濟條件動態調整其合成美元策略。這將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未來!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con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crypto_city_linecrypto_city_threadscrypto_city_telegram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upcoming

background
login_logo
logo

使用以下帳號繼續

繼續表示您已同意 服務條款與隱私政策

copy

AI讓幣圈迎來重大飛躍!掌握4大賽道,佈局下一個兆元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