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孫燕姿翻唱爆紅!洗腦神曲〈挖呀挖〉都能唱,卻可能吃「版權砲」?

AI 翻唱,在國內國外都算侵權。

AI 翻唱,在國內國外都算侵權。AI 孫燕姿翻唱爆紅!洗腦神曲〈挖呀挖〉都能唱,卻可能吃「版權砲」?

「2003 年大火的歌手:孫燕姿;2023 年大火的歌手:AI 孫燕姿」。在 B 站,這條評論獲贊 2,800 多,而被網友們集體點讚的是用 AI 克隆孫燕姿聲音後演唱其他歌曲的視頻。

截止目前,Up 主們打造的「AI 孫燕姿」已翻唱了百餘首歌,有音樂播放平台甚至被上傳了翻唱合輯,網友們樂此不疲地欣賞著「AI 孫燕姿」唱各種不同曲風、不同歌手的歌曲,比如《向天再藉五百年》和最近流行的《挖呀挖》,反差無疑是「AI 孫燕姿」走紅的重要原因。

不僅有「AI 孫燕姿」,開源的聲音訓練模型在網友的「巧手」中捏出了「AI 王心凌」、「AI 周杰倫」。當 AI 翻唱成為新電子玩具後,隨之而來的侵權問題也引發關注。

在海外,已經有 AI 仿聲翻唱引發音樂公司訴之「侵權」的案例。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認為,中國《民法典》也明確規定了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未經聲音所有人同意,其他人不得以發表、複製、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聲音所有人的聲音。據此,AI 仿明星聲音存在侵犯該歌手所擁有聲音的相關人格權利。

此外,肖颯指出,AI 仿聲翻唱他人曲目也存在侵犯著作權的問題,除非使用者使用 AI 歌手僅僅只是為了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且不影響原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否則未經許可僅翻唱的行為一般情況下就構成侵權。」


「AI 孫燕姿」爆火仿聲模型被「玩壞了」

去年夏天,歌手王心凌在浪姐的舞台上憑藉《愛你》翻紅,在短視頻網站上引發了一波「懷舊風」模仿秀。今年,樂壇前輩們還沒在浪姐開唱時,網友們已經在 B 站欣賞到曾經被譽為「四小天后」之一的「孫燕姿」翻唱的各種歌曲。

無論是《寧夏》、《後來》、《大城小愛》等這些別人的經典流行曲,還是天后幾無可能演唱的《向天再藉五百年》,甚至是網絡流行曲《挖呀挖呀挖》,都在被「孫燕姿」演唱,當然,歌唱者並非天后本人,而是她的 AI 仿聲。

B 站上出現大量「AI 孫燕姿」的翻唱曲目
圖源:《ForesightNews》B 站上出現大量「AI 孫燕姿」的翻唱曲目

隨著「AI 孫燕姿」的躥紅,「AI 王心凌」、「AI 周杰倫」也出現在 B 站。AI 翻唱的出現與仿聲應用比以前更優質、更易上手有關。

如果你在網上檢索「AI 翻唱」、「聲音克隆」等關鍵詞,教程一抓一大把,大部分教程中提到了一個採用音色轉換算法的開源 AI 項目 So-VITS-SVC。

使用該聲音訓練模型,製作一首 AI 翻唱曲目只需三步:使用某些音頻軟件分離歌曲中的伴奏與人聲,將人聲音頻拆分成 5 秒-15 秒的小段;然後利用處理幹聲文件通過 So-VITS-SVC 中的程序訓練目標音色模型;最後,用該模型對目標轉換文件進行推理預測,就得能得到AI 翻唱的歌曲。

有跟著教程學習過的網友稱,即使是個新手,學幾個小時後也能製作出和原歌手有三五分相似度的 AI 翻唱歌曲。

目前,各種 AI 翻唱視頻的播放量都不如「AI 孫燕姿」。為什麼孫燕姿的聲音被 AI 仿出了歡迎度?

B 站的一位創作者回應網友稱,他也嘗試了周杰倫、林俊傑、王菲等歌手的音色轉換,但效果不如孫燕姿的好,他認為這位小天后的聲音「顆粒感清晰,音色百搭,有特點」,因此翻唱其他歌曲也更合適。

除了歌迷們太想听某個歌手翻唱別人歌曲之外,AI 仿聲「像」與「不像」歌手本人成為網友討論的焦點,而讓某個歌手聲音唱曲風「反差」極大的歌曲,也是一些視頻獲得高訪問量的因素。

於是,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舞台」出現了,網友不但利用 AI 翻唱「花式整活」,過往的音樂圈記憶還刺激出一批「反骨」。比如,許嵩的《玫瑰花的葬禮》曾被廣泛質疑為模仿周杰倫風格,網友乾脆讓「AI 周杰倫」翻唱這首歌;那英曾評價刀郎的音樂「不具備審美標準」,網友就讓「AI 那英」翻唱刀郎的《情人》。

網友讓「AI 那英」翻唱刀郎的歌
圖源:《ForesightNews》網友讓「AI 那英」翻唱刀郎的歌

在這些另類 AI 翻唱視頻的評論區裡,網友們在八卦的路上腦洞大開:「下次要聽田馥甄唱林俊傑的《修煉愛情》,鄧紫棋唱林宥嘉的《浪費》,張碧晨唱華晨宇的《煙火裡的塵埃》。」 也有人期待,AI 能讓一些逝去歌手的聲音得到「重生」,「以後是不是可以聽到黃家駒、張雨生唱新歌了」。


AI 翻唱,在國內國外都算侵權

AI 仿聲算是讓一些網友玩明白了,其中的法律邊界也因為「AI 孫燕姿」而廣受關注。截至目前,孫燕姿本人和經紀公司尚未對此發聲。

而在海外,用 AI 技術克隆歌手 A 的聲音翻唱歌手 B 的歌曲已經引發侵權投訴。4 月下旬,有人用 AI 技術以加拿大歌手 Drake 和 The Weeknd 的聲音演唱了歌曲《Heart on My Sleeve》,歌曲在 TikTok 上走紅,點擊量超過 1,500 萬次,在流媒體音樂平台 Spotify 上的播放量超過 60 萬。

很快,這首歌引起了 Drake 和 The Weeknd 所屬的唱片公司環球音樂集團的注意,該公司的副總裁 James Murtagh-Hopkins 發表聲明,「使用我們旗下藝人的聲音進行訓練進而生成內容,這既違反了我們的協議,也違反了版權法。」

AI 孫燕姿翻唱爆紅!洗腦神曲〈挖呀挖〉都能唱,卻可能吃「版權砲」?
圖源:《ForesightNews》

在環球音樂的投訴下,被 AI 仿聲演唱的《Heart on My Sleeve》相繼從 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Amazon Music 等各大平台下架。除此之外,環球音樂集團還要求 Spotify 等音樂流媒體平台切斷 AI 公司對其內部音樂的訪問權限,防止開發人員利用版權音樂訓練 AI 模型。

使用未經授權的歌手數據來訓練AI 模型在海外會被訴為侵權,那麼在國內,「AI 翻唱」是否同樣存在侵權行為?有網友好奇,用知名歌手的聲音訓練模型是否侵犯歌手的聲音版權?「AI 孫燕姿」們演唱其他歌手的曲目是否侵犯他人的著作權?

對此,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告訴《元宇宙日爆》,聲音版權這個說法不夠準確。版權在中國法律語境下指著作權,人聲自然不能成為一項版權,但事實上涉及侵犯他人的人格權利。

肖颯解釋,中國《民法典》明確規定了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可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對肖像權而言,《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規定,「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複製、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根據前述規定可知,未經聲音所有人同意,其他人也不得以發表、複製、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聲音所有人的聲音。據此,AI 仿聲存在侵犯該明星所擁有聲音的相關人格權利。

對於 AI 翻唱其他真人歌手的曲目是否侵犯了音樂版權,肖颯解析,一首歌曲的產生往往涉及了諸多權利人,其著作權體系較為複雜,具體而言,可能包含如下權利主體和內容:該歌曲詞曲作者的著作權;該歌曲演唱者的作為表演者的權利;相關唱片公司、音樂公司的作為錄音錄像製作者的權利。

「因此,AI 翻唱歌曲,自然可能侵犯歌手的相關權利,特別是在歌手同時也是該歌曲的詞曲創作者時,」肖颯指出,除非使用者使用 AI 歌手僅僅只是為了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且不影響原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否則未經許可僅翻唱的行為一般情況下就構成侵權。」

可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使用歌手聲音及作品訓練 AI 翻唱其他人的曲目,無論從人格權角度講,還是從著作權角度講,都易構成侵權。那麼,如果有人利用自己的人聲訓練出一個 AI 歌手,那麼這個 AI 歌手產出的作品是否享有作品的版權?

對此,肖颯認為, AI 歌手所演唱的作品只要具備獨創性,那麼可以被認定為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從而受到法律保護,「但是,此時由於 AI 歌手本身並非一個合格的著作權人,因此,其並不能享有版權,該作品的版權應當由 AI 歌手的使用者、創作者或運營者享有。」

隨著 AI 大模型朝著多模態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 AIGC 創作文本、圖片甚至音視頻作品,與 AIGC 相關的版權保護問題也日漸突出。

儘管中國的《著作權法》等相關版權保護的法律中尚無關於約束 AI 侵權的條款,已公開判決中有關 AI 侵犯版權的判例極少,但肖颯認為,這並不意味著 AI 侵權並不存在,「實際上,近年來人工智能侵犯肖像權等人格權以及著作權的事例並不少見,亦有法院認可了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受保護性,因此,人工智能技術仍應謹慎使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con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crypto_city_linecrypto_city_threadscrypto_city_telegram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upcoming

background
login_logo
logo

使用以下帳號繼續

繼續表示您已同意 服務條款與隱私政策

copy

AI 孫燕姿翻唱爆紅!洗腦神曲〈挖呀挖〉都能唱,卻可能吃「版權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