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真的能取代員工嗎?史丹佛教授:做「這件事」的公司將成為輸家!
AI 技術的崛起已經席捲各行各業,同時也引發了對於 AI 取代人力的擔憂,這件事情究竟是對是錯?史丹佛數位經濟實驗室主任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

AI 時代,用人工智慧取代員工真的好嗎?
隨著人工智慧(AI)時代的來臨,從工廠到客服中心,AI 技術的崛起已經席捲各行各業,幾乎所有看到 AI 潛力的企業,都在思考如何最有效地利用這項技術,甚至已經有不少公司開始著手,用 AI 來完成部分工作。
然而,其中有不少企業開始用 AI 取代人工,例如 IBM 去年上半年就宣布暫停招聘約 7800 個職位,而語言學習網站 Duolingo 更為了使用 AI 節省成本,裁掉了近 10% 的特約員工,引發了對於 AI 取代人力的擔憂。
這件事情究竟是對是錯?目前已經引發不少專家學者討論,而史丹佛數位經濟實驗室(Stanford Digital Economy Lab)的主任——Erik Brynjolfsson 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他指出現階段企業就急著用 AI 取代員工,很可能並非明智之舉。

現階段 AI 仍無法完美勝任多數工作
Erik Brynjolfsson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一場分享會上談到,企業應該將 AI 視為員工的「合作夥伴」,而非視為取代員工的新工具,他指出,雖然 AI 看似可以更精確的執行某些任務,但以現階段的 AI 技術而言,仍無法完美替代人類在許多方面的優勢,甚至可以說,目前仍沒有任何職業可以完全被 AI 取代。
以放射科醫生舉例——或許 AI 可能在解讀醫學影像上有出色表現,但放射科醫生的工作並不只是看 X 光片,還需要與患者溝通、評估真實情況來確定病情,以及與病人解釋結果,這些任務都是目前 AI 無法做到的。
將 AI 視為「員工的合作夥伴」
那麼 AI 技術導入職場不好嗎?答案也並非否定,根據調查,在英國一家企業的電話客服中心,就引入了生成式 AI 技術作為員工的輔助工具,成功讓工作效率平均提升了14%,在效率提升的同時,客戶的滿意度自然有明顯的上升,
但另一項實驗結果顯示,若讓客服完全由冷冰冰的 AI 取代,對於客戶的觀感而言是相對較差的,甚至與客服相關的投訴不減反增,這項實驗的成功表明,將技術與人力有效結合,可以創造出三贏的局面,使企業、員工和客戶同時受益。
此外,也有不少企業選擇將 AI 用於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技能,不僅利用 AI 配置適合的職位,對於新進員工也使用專門的 AI 來培訓,事實證明在崗位分配和員工訓練上,效率在引入 AI 的短短數月提升近 35%。
做了「這件事」的公司將成為輸家
最後,Erik Brynjolfsson 再次強調,企業應該將技術視為合作夥伴,而不是員工的競爭對手,在這個看似被科技主導的時代,人類的價值和創造力,仍然是企業成功路上,不可取代的關鍵因素。
為此, Erik Brynjolfsson 認為最明智的做法是「讓人類專注於人類擅長的事情,讓機器處理機器擅長的事情」,並警告急於用 AI 取代員工的企業,或許短期內能看到成本的節省,但很可能會在長期發展上,在出問題時面臨後繼無人、青黃不接的嚴峻挑戰。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裡,企業與時俱進固然必要,但考慮如何善用技術來提升員工的能力和工作效率,從而實現企業、員工和客戶的三贏局面,或許才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正確解答。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