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 演唱會門票被秒殺!粉絲怒批大批黃牛賣票,為何 NFT 更能保障「真粉絲」?
昨日下午,南韓國民天后 IU 演唱會門票開放售票,不到 1 分鐘就被迅速秒殺,過程引起不少爭議。

IU 演唱會一票難求
時隔 4 年時間,睽違已久的南韓國民天后 IU(李知恩)終於再次來台,準備於 4 月 6 日、7 日在台北小巨蛋展開「2024 IU H.E.R. WORLD TOUR CONCERT」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台灣場,共計 2 個場次 2 萬張門票,在昨日下午 1 點開放購票,不到 1 分鐘就被迅速秒殺,過程引起不少爭議。

根據官方售票平台 KKTIX 公告,在昨日下午 1 點開放時,網站瞬間湧入超過 70 萬人次,而本次演唱會搶票全採實名制,意即從搶票、取票到進場,都需要填寫個人基本資料、身份認證,而對於不少人搶不到票怒批「蓋票」,主辦單位也以「開放張數高達 95%」來駁斥。

KKTIX 也呼籲,不要相信任何社群媒體上的讓票買票社團、拍賣網站,或是其他非 KKTIX 正式授權售票的通路及網站,提醒消費者切勿將個人資料提供給他人,而既然已經採取實名制了,又為何本次搶票過程會有如此多的爭議點?
為何搶票過程起爭議?
首先,早在售票系統啟動前,臉書上就已經出現大量「黃牛亂象」,不少黃牛透過事先收取基本資料的「代購、代搶」等方式,來繞開實名制限制賺錢,而排除代操作,黃牛手中也握有不少實名人頭,這讓實名制相當於沒有效果。
其次,在搶票過程中一向為人詬病的流量問題又再次發生,許多人抱怨一進去網站就崩潰、轉圈,根本無法「公平競爭」,而本次的售票時間定在平日下午 1 點,不少上班族只能偷偷用公司電腦、手機搶票,也讓粉絲感慨設備和網速都輸人一大截,怎麼搶得贏。
而最讓粉絲不滿的導火索是,儘管大型演出活動事先發公關票,在台灣已是常態,但不少沒搶到票的網友,看到許多藝人、名人甚至相關公司的員工 PO 文炫耀,甚至公然拿公司發放的公關票出來賣,這也再次點燃不少粉絲的怒火。
NFT 更能保障「真粉絲」?
無論是設下回答問題、實名制等機制,似乎都難以杜絕黃牛,那麽區塊鏈特有的技術——NFT(非同質化代幣)為什麼可以做到「更保障粉絲」?
許多幣圈人的觀點認為,區塊鏈的優點在於鏈上交易的公開透明,所有買賣、轉手交易都公開透明——然而不少人也有疑問,NFT 同樣不乏交易炒作,以及科學家問題,為什麼能防堵黃牛?
誠然,NFT 任何人皆能取得,若是直接當票券販售,即便是透過不可轉讓的靈魂綁定(SBT)技術,同樣會有黃牛包場問題,為此專家點出,娛樂票券要做到真正公平,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 NFT,建立起一個長期的「粉絲獎勵機制」。
這邊要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日本現階段杜絕黃牛的做法,是在實名制之下採用「抽籤制」,還依照平台會員的不同等級,區分不同抽選時間,等級越高的會員,會有較多抽選的機會,並對抽選張數設下限制。
若以 NFT 的形式完善做法,就會是將平台會員變成不限數量的 NFT,每個粉絲獲得後,可以與 App 綁定進行實名身份認證,粉絲必須透過持有 NFT 並保持活躍獲取積分,以此增加黃牛的時間和成本,進一步達到防堵效果,此外,透過 NFT 將粉絲的每一次活動參與、積分累積都記錄在鏈上,也能防止平台偽造積分。
而在抽籤部分,只要在鏈上使用智能合約,搭配可驗證隨機函數機制來進行,任何人都能過智能合約地址、上鏈時間、雜湊值(Hash Value)等數據,針對抽籤過程進行檢核,可以完全防堵平台的黑箱抽籤問題,達到真正的公平性。
票券交易也能搞定
而談到最具爭議的議題,就是票券究竟「要不要開放交易」?
目前,日本多個平台的做法是不接受退票的前提下,搭建「官方的讓票平台」,而透過 NFT 技術,能做到交易過程無需任何銀行帳戶、個人資料交換,這樣的做法不僅能有效管理門票交易價格,也能保障資安、防止詐騙行為。
最後,NFT 本身就像是一本日記,能夠不斷記錄下粉絲與偶像每一次互動、參與每一次活動的過程,具有實質的收藏意義,而透過參與度提升獲得門票機率的方式,也能更好的凝聚品牌忠誠度、增加與消費者的互動,完成線上到線下的虛實整合。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參考資料
展開
加密城市 CryptoCity 要求作者引用第一手資料來支持報導,包括白皮書、政府數據、原創調查,以及對業界專家的訪談。我們也會在適當情況下參考其他權威媒體的研究與分析。
加密詞條庫
- NFT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