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流量入口新戰役!Telegram來勢洶洶,MetaMask地位不保?

Telegram和MetaMask爭搶Web3通用入口,Telegram憑8億使用者基礎和Bot發展,MetaMask以出入金渠道和Snap功能鞏固地位。

Telegram和MetaMask爭搶Web3通用入口,Telegram憑8億使用者基礎和Bot發展,MetaMask以出入金渠道和Snap功能鞏固地位。Web3流量入口新戰役!Telegram來勢洶洶,MetaMask地位不保?

下一輪牛市會為 Web3 帶來怎樣的光景,這個問題誰都沒有確切的答案。CZ 曾表示:「下一輪牛市很可能會讓 DeFi 的規模超越 CeFi。」假如 CZ 的話能夠實現,那麼去中心化的 Web3 入口也有望逐漸超越 CEX,承載更大規模的新使用者。

上一週期中, MetaMask  當之無愧是去中心化 Web3 入口的代表,一眾錢包項目緊隨其後,以多鏈支持、體驗優化等特色追趕著賽道龍頭。

在大家於錢包中尋找下個 MetaMask 時,Odaily 星球日報卻發現,擁有 8 億活躍使用者的 Telegram 正不經意瞄向了這個賽道,並衝擊著 MetaMask 的地位。

Telegram 雖然不是扎根於 Web3,但是憑借其反審查的特性,深受 Web3 使用者的青睞。不只大多項目方將其作為社群的主陣地,近幾個月 Bot 的高速崛起,也讓 Telegram 逐漸成為新使用者體驗到進入 Web3 的新姿勢。

而 MetaMask 並未固步自封,近一年推出一系列產品及 Snap 功能,尤其在其打通出入金渠道後,進一步鞏固自己 Web3 流量入口的地位。

兩者在成為 Web3 通用入口產業各有優勢,未來誰將更勝一籌?下文中,Odaily 星球日報就兩者的發展方向與優勢基礎展開對比闡述。

Telegram 和 MetaMask 本分屬不同賽道:Telegram 主打即時通訊,屬於社交驅動模式;MetaMask 主打 Web3 錢包,屬於資產管理驅動模式。這和當年微信支付寶的流量之爭大體相似。兩者雖然基因不同,卻都有望佔據 Web3 的流量大頭。


Telegram:以 Bot 繞開錢包,把脈使用者需求

Telegram 目前活躍使用者已達到 8 億。但 8 億使用者中的 Web3 群體佔比很少,約近 1,000 萬人。近幾個月,隨著功能多樣的 Bot 類工具高速發展,正降低新使用者的參與 Web3 的使用門檻,並使 Telegram 逐漸從單一社交應用向多功能 Web3 入口轉變。(也可以說,Telegram 是「被動」接入 Web3。

Unibot 的爆火帶動了整個 Telegram Bot 板塊,熱度居高不下,早期,Telegram Bot 功能種類較多,例如代幣交換、跟單交易、分析、自動刷空投交易、資產跨鏈等,都有不同項目在專攻。

但隨著時間的發展,DEX 類 Bot 憑借傳統 DEX 不具備又剛需的功能(如狙擊新盤、反 MEV 和跟單等)佔據 Bot 類賽道主流。

如今,DEX Bot 已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Unibot、Banana Gun 和  MaestroBot  瓜分了 去中心化交易所 類 Bot 的市占率。

Web3流量入口新戰役!Telegram來勢洶洶,MetaMask地位不保?
圖源:Foresight News

與此同時,Telegram 在 9 月 13 日公佈將  TON  網路作為其 Web3 基礎設施選擇,並且 TON 還將推出 TON Space 錢包為 Telegram 使用者服務。

整體來說,Telegram 透過 Bot 逐漸弱化錢包在 Web3 入口的地位,使用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錢包與鏈上應用的互動過程;並與 TON 網路合作,在錢包產業進行佈局。至此,Telegram 借 Bot 為矛攻向 MetaMask。


MetaMask:一套組合拳,守中帶攻

MetaMask 是大多數人參與 Web3 的主要入口,根據 Consensys 官網揭露數據:MetaMask 的使用者總量達到 1 億使用者,關聯 1.7 萬個 DApps,日互動量達到 24.4 萬次。MetaMask 依靠以太坊在公鏈的主導優勢,以及以太坊基金會的扶持下,其在熱錢包產業的使用者量斷崖領先,是當之無愧的龍頭。

早期,MetaMask 只是作為資產的管理工具,或者說更像參與鏈上活動的仲介軟體。使用者在交易所入金來購買代幣,發送到 MetaMask 與鏈上項目互動。但近一年 MetaMask 新動作不斷,旨在從單一生態錢包逐漸轉向 Web3 通用入口,也從更隱形的基礎設施層走向更顯化的產品層

MetaMask 從去年 9 月推出 MetaMask Portfolio DApp,提供 MetaMask 的相關產品組合,將目前大部分鏈上活動的相關功能組合一起,形成統一的 UI 界面,讓新進入 Web3 的使用者無需瞭解不同功能的鏈上應用,也可以參與鏈上活動,比如代幣交換,跨鏈橋、質押等。尤其是近期添加的出入金通道,將使用者進出 Web3 的全流程打通,將使用者留存在 MetaMask 時間延長。

真正讓 MetaMask 轉向 Web3 通用入口的是近期新推出的 Snap 功能,Snap 是 MetaMask 推出的使用者自定義錢包功能的插件平台。各大項目方無需許可就可以在 MetaMask Flask 上創建相關 Snap,將所屬功能接入 MetaMask。目前內含 34 個第三方創建的 Snap,可以實現跨平台的交易洞察、通知、互通性功能。

Snap 將 MetaMask 的延展性加強,使其從 EVM 相關公鏈及 L2 生態擴散到非 EVM 公鏈生態。擴大其服務範圍,提升 MetaMask 功能權限。同時採用  XMTP  Snap 的接入,讓 MetaMask 也具備一定的即時通訊能力。

MetaMask 透過產品組合和 Snap 將自身獲取流量的渠道拓寬,並降低了使用者選擇參與不同鏈的複雜程度。

面對 Telegram 和其它錢包的攻勢,MetaMask 以擴寬服務範圍來鞏固自身地位。

對比下來,Telegram 和 MetaMask 在不同專屬產業上採取不同手段搶佔 Web3 流量。兩者可能並沒有直接競爭的意思,但 Web3 通用流量入口的關鍵點在於通用,如何將不同需求的使用者留存在自身產品上才是兩者競爭的核心點。

小狐狸錢包再進化!MetaMask推「Snaps功能」,超9種區塊鏈都能支援


Telegram 和 MetaMask 的優劣勢

Telegram 的優勢在於自身 8 億活躍使用者的流量基礎,以及 Telegram Bot 的高速發展。

但 Telegram 的劣勢也比較明顯,Bot 類項目的去中心化程度不高,並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社交屬性和 Web3 並未交融,處在相對獨立發展的感覺。

MetaMask 的優勢在於使用者人群精準、出入金渠道的建立打通 Web3 全環節,Snap 的建立將 MetaMask 的覆蓋範圍擴大。

MetaMask 的劣勢在於獲取新使用者來源單一,多是自來水。產品組合與錢包關聯性較低,需要花時間教育使用者,成本較高。Snap 功能單一,並沒有出圈的 Snap 吸引使用者使用。

或許,MetaMask 未曾設想,它的對手不是錢包,而是隔壁賽場的選手;或許,誰能最終勝出並不重要,Web3 產業更希望在不同屬性的多元產品競爭中吸納新鮮的外部流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con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crypto_city_linecrypto_city_threadscrypto_city_telegram

加密詞條庫

- MetaMask

你可能想知道

即將開始下一篇upcoming

background
login_logo
logo

使用以下帳號繼續

繼續表示您已同意 服務條款與隱私政策

copy

Web3流量入口新戰役!Telegram來勢洶洶,MetaMask地位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