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總是很難的,尤其是像人工智慧這樣發展迅速的行業。不過,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人工智慧在過去 12 個月中所取得的進步,以及 2024 年的發展前景。
2023 年無疑是人工智慧的里程碑之年,但恐懼和猜測往往佔據著頭條新聞。
一、人工智慧「末日論」
2023 年見證了人工智慧末日論者的崛起,Eliezer Yudkowsky 等網路評論家因警告人工智慧會給人類帶來生存風險而聲名鵲起。
科技業的領袖們發表了一封備受矚目的公開信,讓這種悲觀氛圍更加濃厚。公開信呼籲將最強大的人工智慧研究暫停 6 個月,以便專家們能夠評估風險並制定安全協議。

不管這些建議有什麼好處,但讓人工智慧在短時間內踩煞車是不太可能的。即使在政治上能夠阻止人工智慧的發展,但這樣做也不失為一種戰略失誤。
另外,即使是那些積極呼籲暫停的人好像也並不重視這個想法。簽署這封信的人,例如馬斯克(Elon Musk),仍在不顧一切地推進自己的人工智慧模型。馬斯克的 xAI 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Grok 就是最新的例子。
馬斯克推出 AI 產品「Grok」!迷因幣 $XAI 竟一日暴漲超 400%?
圍繞末日理論的氣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有效利他主義」(EA)運動推動的,該運動在 2023 年獲得了公眾的廣泛關注。然而,儘管運動資金雄厚,在權力機構中的影響力也不斷上升,但這幾年它的日子並不好過。
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被 EA 附屬公司董事會解僱和重新聘用的無能行為,以及 EA 與 Crypto 詐騙犯 Sam Bankman-Fried 的密切關係,都表明該運動並不總是像宣傳的那樣有效或利他。
也就是說,末日論的興衰並不取決於它與可疑的偽哲學之間的關聯。毫無疑問,許多人工智慧風險是真實存在的,無論如何都應該認真對待。尤其是人工智慧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可能是最令人擔憂的領域。
人工智慧將促成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新型網路戰,也可能促使危險的生物和化學武器研發。此外,人工智慧也將透過先進的宣傳和深度造假,把資訊戰推向新的前沿。
換句話說,隨著生物辨識技術開始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曾經是好萊塢幻想的問題正在迅速變成現實。人臉辨識技術已經在機場開始普及,人工智慧普遍用於執法部門,或許預示著大規模監控國家的到來。
Netflix 世界末日新片《斷訊》描述了在全國性的神秘破壞技術面前社會的瓦解。藝術在模仿生活,生活又何嘗不是藝術。
二、爭議不斷
未來一年的一個關鍵戰場將是開放和封閉人工智慧系統之間的較量。
諷刺的是,OpenAI 及其衍生產品 Anthropic 現在代表著封閉的黑盒模型,而 Meta 等公司則擁抱開放。監管將嚴重影響不透明的系統(如ChatGPT)或透明的系統(如 Meta 的 LLaMa)最終盛行。

歐盟即將出台的《人工智慧法案》揭露了政策制定者在平衡監管與創新之間所面臨的取捨。過度監管可能會鞏固矽谷科技巨頭的地位,但同時也傷害了新創公司和開源競爭者。
歐洲要在人工智慧領域實現自我創新,就必須培育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讓法國 Mistral AI 公司這樣的後起之秀能夠茁壯成長。相反,歐盟的相關立法也可能讓這些有前途的公司消失。
至於美國,總統拜登最近關於人工智慧的行政命令,大多推遲具體細節,但已制定的法規將於 2024 年實施,這肯定會動搖美國的人工智慧政策格局。
圍繞著一些問題(如偏見和歧視)的辯論可能會沿著可預見的黨派路線展開,但圍繞著版權和智慧財產權的棘手問題更為複雜。
《紐約時報》對 OpenAI 及其合作夥伴微軟提起了首個版權訴訟,這可能是一個具有開創性的案件。
該訴訟是關於使用該報紙的文章來訓練人工智慧演算法,《紐約時報》認為這侵犯了版權。預計在這個問題解決之前,將會有一年的時間進行激烈的法律和監管角力。
另一個爭議將圍繞著該行業日益增長的能源使用量而產生,因為人工智慧模型需要龐大的資料中心為其提供動力,而這些資料中心需要消耗大量電力。

關於人工智慧能源使用的爭論很可能與圍繞 Crypto 資產 mining 造成的環境損失的爭論密切相關。隨著對「計算」的競爭達到新的高度,這個問題的分歧只會越來越大。
三、未來展望
儘管有這些爭議,但 2024 年仍將有望成為理性和細緻重新佔據人工智慧政策中心位置的一年。
美國和歐洲仍然可以製定審慎的治理策略,在保護自由的同時確保人工智慧的好處。但要做到這一點,領導者需要將討論建立在事實和證據之上,而不是毫無根據的情緒之上。
盲目的樂觀和嚴重的悲觀都會阻礙深思熟慮的解決方案。風險是巨大的,但可能性也是驚人的。2024 年有望成為社會應對人工智慧這把雙面刃的關鍵一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oresightNews》
- 原文作者:James Broughel
- 編譯:MetaverseHub
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