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聳動報導惹怒幣安 CZ?一次看懂雙方隔空交火始末!
知名外媒《路透社》報導稱:「幣安執行長和助手如何密謀規避美國和英國的監管機構」,對此 CZ 大動肝火,在幣安的部落格中嚴厲抨擊。

《路透社》不實報導惹怒 CZ
知名外媒《路透社》在 10 月 17 日,發不了一篇標題為「幣安執行長和助手如何密謀規避美國和英國的監管機構」的特別報導,聳動標題和內文直接點名了幣安執行長趙長鵬(CZ),文中提到幣安隱瞞辦公地點、逃避監管,甚至直接指控 CZ 對員工的態度苛刻,並毫不避諱地提及他的私生活以及家人。

區塊鏈媒體報導假新聞的事件層出不窮,同樣是幣安執行長 CZ,此前《網易》才報導稱其遭捕,還在他的房內搜出大量加密貨幣...…,幣圈外媒《The Block》也曾於三年前發表一篇帶有誤導性標題的文章,傳播恐慌情緒。當時,$BNB 價格從 24 美元跌至 18 美元,市值蒸發約 4 億美元。
今年 7 月 25 日,知名外媒《彭博社》也剛剛被 CZ 起訴,原因是一篇現代傳媒翻譯的中文文章,把標題改成了「趙長鵬的龐氏騙局」。
而《路透社》的新聞禍及家人,無疑造成更加不良的影響。當《路透社》充滿火藥味和煽動性的報導一出,CZ 大動肝火,他在當天下午就立刻做出回應,在幣安的官方部落格中,嚴厲抨擊《路透社》。
他提到,一直以來他都盡力和媒體保持良好的互動,並在第一時間回應關於報導的請求。不幸的是,這名《路透社》記者在過去幾個月裡,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幣安的「故事」,消息完全出自匿名人士,這讓我們之間的信任完全破裂。
在給《路透社》的回應中,CZ 也直接公開了幣安與撰文的《路透社》記者之間,來往的完整電子郵件。

這份文件到底寫了些什麼,讓 CZ 如此生氣?讓我們接著看。
報導中都說了什麼?
在開頭的引言,《路透社》就給出了充滿火藥味的聳動文字:
「《路透社》發現,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及其創辦人成功繞過監管機構的審查,現在有跡象表明該戰略正在崩潰。」
在內文中,《路透社》表示這篇報導,是經過對幣安的 30 名前員工、顧問和業務合作夥伴的採訪,以及對 2017 年至 2022 年初之間數千封公司訊息、電子郵件和文件的審查得出的結論。
《路透社》稱,幣安美國「Binance.US」實際上仍由 CZ 控制,並從國外幕後操縱。而無論是在美國和在英國,幣安都在試圖繞過監管審查。
接下來這名記者又毫不避諱的直指 CZ 的私生活,他在文中寫到,CZ 和幣安的共同創辦人何一是一對「夫婦」,並表示他們身邊的人都說,兩人這幾年來一直保持著「浪漫關係」。甚至表示有知情人士透露,他們兩人在美國有一個兒子。

文末,這位《路透社》記者還暗酸了 CZ 一把,他指出 CZ 曾在今年 6月針對《路透社》指控幣安「提供犯罪份子洗錢管道」的報導,在社交媒體上公開霸凌和譴責這是「輕率的外部攻擊」。
該記者諷刺道,CZ 在他擁有 700 萬粉絲的推特上,將自己包裝成無所不能的超人或是英勇的斯巴達戰士,這不過是在試圖轉移社區對於監管問題的焦點。
CZ 痛批:提及家人是不可侵犯的底線
根據 CZ 提供的資訊,《路透社》在本月 10 日曾向幣安提出一系列問題,主要是詢問幣安的合規承諾,以及個人的領導風格。
CZ 表示,這些都是他很樂意討論的話題,但 17 日的報導嚴重觸及他的底線,甚至對他個人的私生活和他的孩子做出報導。
他痛批道:「仍在蹣跚學步的孩子和所謂的公共利益根本無關,而這位記者故意透過揣測孩子的個人資訊,試圖將他們置於危險之中。這是沒有原則的,也是不能容忍的。 」
針對《路透社》提出的一系列指控,CZ 也在文中做出 4 個回應:
1.關於監管問題
首先是監管問題,CZ 提到,自去年以來,幣安就雇用了 4,000 多名新員工,其中許多人從事合規、調查和安全領域的工作。幣安一直在與全球監管機構密切合作,同時幣安的全球安全與合法團隊,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擴編到 500 多名員工,其中包括具有監管背景的專業人士、來自知名區塊鏈分析公司的高級調查員和執法人員。
「我們是美國以外,第一家對所有用戶進行「實名制 KYC」的交易所。」
同時 CZ 也提出質疑,認為《路透社》在他們的報導中指稱,犯罪份子透過幣安至少洗錢 23.5 億美元,但明顯《路透社》完全沒有提到數字是如何計算的。
2.CZ 的領導風格
CZ 指出,《路透社》的這位記者,似乎認為他是一個「壓迫員工」、「霸道」和「神秘」的領導者。
CZ 認為,他的領導風格非常透明,每位幣安員工都可以看到一份名為「CZ 原則」的文件,該文件整理了他的領導風格,並會定期更新。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這樣的方法,但方法適用於像幣安這樣的新創企業。
他也將這份「CZ 原則」 在幣安部落格中公開,邀請大家一起審閱。
3.為什麼幣安不分享公司的位置?
CZ 表示,這是為了保護他的員工,就像不希望我的家人出現在媒體上一樣。在過去的兩年裡,幣安與全球執法部門合作,查封了全球無數犯罪組織的資產,但與此同時,幣安員工的人身安全風險也在不斷上升。
因此在公開辦公地點、佩戴幣安品牌,或讓他人知道自己是幣安員工時,都必須要小心謹慎。不過在幣安營運的國家/地區,都可以在監管機構中找到幣安當地辦公室的地址和聯繫方式,同時在巴黎和杜拜的主要辦事處位置都是公開的。

4.重申底線
文末,CZ 也針對他提出的回應做了一次整理,他表明幣安和他個人都非常樂意與所有媒體記者建立公開透明的關係,但與此相對的,更重要的是確保家人安全。
CZ 表示:「 我可以忍受偶爾出現負面新聞,但如果家人的安全受到威脅,我會選擇和所任何的媒體對立。」 他還表示:
「我們一直專注於建立和改進幣安和區塊鏈生態系統,長期致力於此。這無關乎時間長短,而是努力建立一間能夠持續一百年,或更長時間的公司。」
針對 CZ 的回應和批評,目前為止並未看到《路透社》做出回應或反擊,而該篇新聞也尚未被下架,似乎是鐵了心的咬定新聞內容屬實。至於後續 CZ 會不會採取更多的行動,目前仍不清楚,只知道雙方在接下來肯定會經歷一段隔空交火的日子。
你可能想知道